人民网12月30日电(吴杨洋) 养老金并轨方案日前出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工资的8%作养老金。随着失去的“8%”,越来越多的省份将上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但也有人表示难以接受。为此,人民微博邀请安徽芜湖政协常委周蓬安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与众多网友交流这一话题。 >>点击进入微访谈
有网友认为尚未缴税先涨工资,公务员依旧高福利,周蓬安回应道,一项政策的调整,应该正视历史,不得不采用渐进式策略,用“老人(已退休人员)老办法,中人(在职人员)中办法,新人(新进人员)新办法”来解决既有问题,减少改革阻力。同时,他指出,养老“双轨制”的最大问题,是导致财政供养人员待遇模糊化,不便于社会监督。
对于一面推行并轨,一面加薪,有网友提出疑问。周蓬安称:“有关部门应该发布养老金‘并轨’的权威改革方向”。他提出,近期《研究称养老金改革成本相当于全国1年财政收入》一文存明显方向性错误。文中所述3700万人的养老成本问题,目前缘于财政资金,改革后他们的个人缴费部分还是来源于财政资金支付的工资。那些已经退休的职工,是将原先由财政发放的退休金,改为社保发放,财政并未增加负担;改革前已在职及改革后新入职职工的社保缴费,也是由财政资金转入社保基金,再由社保统一发放退休金。理论上讲,只要没增加这3700万人的退休待遇,就不会增加财政负担,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改革成本。而因为中国基本养老制度的“中国特色”,包括此前“视同缴费”的国有企业职工,在职时将利润全额上交财政了,并未缴纳社保,而退休后也是在社保拿退休金,中国养老金帐号实际上是与财政帐号“捆绑”的,因此中国社保基金绝对不会出现真正的“缺口”。一旦社保基金不够发放退休金,财政必然“兜底”。周蓬安还指出,2013年我国公共部门净资产为106.9万亿元,广义政府净资产为92.3万亿元,狭义政府净资产为55.3万亿元。社保账户与财政账户之间,实际上是政府“左兜”与“右兜”的关系。即使这些国有资产仅仅上缴资金占用费,也可确保养老金账户无忧。
同时,有网友提出“并轨”后如何尽快消除“社会不公”。周蓬安认为需尽快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套“能上能下”、“易进易出”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去特殊化”,加速推进部分领域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把公务员、事业编制职工改革成社会普通职业,全面参与社会化竞争。
“养老金‘并轨’后,3700万人成了‘自由身’”,周蓬安认为,“若干年后,中国各级政府设置的‘老干部局’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这对于精简机构、减轻纳税人负担也具有积极作用”。养老金取消“双轨制”最终结局必然是“多赢”,对于推进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其它问题,周蓬安呼吁社会应多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