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家祥(左二),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市委书记姚晓东(左一)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e客厅”,主持人为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白天亮。(摄影 李维娜)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两会前夕,中国民航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家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市委书记姚晓东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全媒体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探讨民航发展与区域经济的相关话题。姚晓东表示,机场的建设使淮安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而综合的益处。
在访谈中,姚晓东介绍,淮安机场自2010年9月份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1.6万人,比上年增长27%;货流流动吞吐量达到3400吨,比上年增长了37%;去年,淮安机场也顺利地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航空口岸。
对于机场建设对淮安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时,郑晓东说:“主要表现为五方面:第一,机场是对外交流的空中桥梁。淮安虽然区位重要,但是对外开放相对很少。机场建成之后,淮安一下子把触角伸向了全国,伸向了世界,对外交流交往也异常活跃;第二,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近几年台资在淮安快速集聚,形成了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台资高地,截至目前,淮安已经有超过1000家的台资企业,总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尤其在机场建成之后,台资的集聚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淮安目前处在信息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正在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机场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骨干作用;第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江苏省要求淮安建设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第一个功能就是综合交通枢纽,其中民航是一个高端的引领性交通项目;第五,民生福祉新鲜补充。有了机场,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都在提升。”(李慧 实习生 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