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访谈
人民网>>人民微博>>正文

河南省检察长蔡宁:让办案在公开自信中赢得社会公信

2015年03月06日17:36  来源:正义网  手机看新闻

    正义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王义杰 高鑫)“河南省检察机关是最高检确定的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将公开作为一种常态,让检察机关办案在公开、自信中赢得社会公信。”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做客正义网、人民网联合推出的“2015全国两会系列访谈”,结合河南省检察工作,就检务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让公开成为一种常态

  “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河南省检察系统公开已生效的刑事案件起诉书、抗诉书、不起诉决定书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9378份,公开延长羁押、变更强制措施等程序性信息8万多条。”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河南省检察系统的案件公开情况,蔡宁介绍说,“从2014年9月起,河南省检察机关开始统一通过互联网公开案件相关信息,检务公开内容由以前的以职能职责为主转向以案件信息为主,检务公开方式从以传统媒体为主转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并重。”

  在访谈中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检察院扩建了集信访接待、案件查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于一体的检务公开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该省检察机关已经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297个,全部建立官方网站,拓展了与群众互动的平台。

  蔡宁说:“接下来,河南省检察系统将根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深化检务公开机制改革,加强检务公开平台建设,强化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拓展应用,使检察机关办案在公开、自信中赢得社会公信。”

  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的必修课

  在蔡宁看来,提升社会公信力是检察机关的一堂“必修课”。他说:“当前形势下,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是我们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的司法环境中必须做好的工作。坚持公正廉洁司法,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把案件办准办好,是赢得公信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

  去年以来,河南省检察机关从规范司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深化检务公开、注重释法说理、加强检察宣传等五个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就注重释法说理,蔡宁说:“有的案件,无论是程序还是实体,从法律上看没有问题,但是当事人仍然不认可、不满意,甚至上访告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释法说理工作。”蔡宁认为,释法说理的过程,是打通群众思想障碍最后一公里的过程,是具体的群众工作。“让群众真正明白法律规定,真正理解司法理由,真正接受我们依法公正作出的决定,这些工作都做好了,检察工作才有公信力、亲和力。”

  蔡宁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将在提升规范司法、公正司法能力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作更多努力,做到‘六个不’:真正转变观念不糊涂,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不走样,强化案件集中管理不打折,健全业务考评体系不走偏,发挥控申工作内部监督、反向审视作用不棚架,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落空,以严肃追责倒逼司法规范。”

   从源头预防冤假错案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每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检察机关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一起重大冤假错案曝光后,社会公众都会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提出强烈质疑。”蔡宁说,“严防冤假错案发生,是检察机关必须坚决守住、不能突破的底线,也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

  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河南省检察院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司法厅会签《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实施细则(试行)》等7个规范性文件,强化对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监督。201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依法对229人因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作出存疑不起诉处理决定。

  蔡宁表示,今后,河南省检察机关要更加重视正确把握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标准,更加重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更加重视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更加重视坚决杜绝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更加重视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蔡宁说:“我们正在积极适应司法环境的深刻变化,牢固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立体传播、主动发声的理念,注重提高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沟通能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编:贾蔚雯、李小炜)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