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帷幕, 历年高考题目中最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目纷纷出炉。各地样式各异、角度新奇的作文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一些题目迅速因为“不知所云”、“晦涩难懂”走红网络。“难度系数”较高的“蝴蝶翅膀的颜色”,“丝瓜藤和肉豆须”,“作品与人品”等作文题被网友冠以“最奇葩”、“最不知所云”的标签。(中国新闻网6月7日)

“奇葩”作文题被吐槽是每年高考一景,俨然已经变成网友的狂欢。而每年高考作文题之所以被视为“奇葩”,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内在的原因:

网友的推波助澜和娱乐心态。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空前繁荣,在网络中自由的表达也成为司空见惯的“新时尚”。面对高考作文题,以娱乐心态吐槽的网友多是已经参加了高考的群体,包括笔者自己,他们怀着对当年高考青葱岁月的怀念,关注高考,吐槽高考,不过是纪念青春的一种形式,一切调侃也都是轻松的,对高考题应该怎样才是科学的,高考命题应该如何改革,他们并不关心,也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他们在网络中数量众多,通过微博转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方式,他们对高考作文题的调侃和吐槽能很快传遍网络,形成网络世界吐槽高考作文题的浪潮。网络上关于高考作文题的投票也多有这类网友的参与,得出的结论可能会遮蔽关于高考作文题真实命题水平评价的声音。

高考指挥棒与现实教学活动的错位。都说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而分析这些“奇葩”作文题和部分教师学生的反馈,却发现指挥棒有点“失灵”了。近年来,高考的作文题都倾向于灵活命题的材料作文,对学生行文的思辩性要求越来越高。被学生和网友吐槽的“蝴蝶翅膀的颜色”根据材料而言,可以选取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外在条件变化对事物性质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行文,另一个“作品与人品”更是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说作品即人品,也可以说作品与人品的反差。这样的作文遭到部分学生的吐槽,只能说他们平时受到的作文和阅读教育多以确定的命题式作文为主,习惯于主题先行,对相对灵活的材料式命题难以适应。反观当前的应试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总结文章中心大意,写作文主题先行,“八股文”式训练等模式上,对高考作文不断更新的命题理念和模式似乎应对不足。既然高考指挥棒都发生的改变,以高考最最终目标的应试教育,就算从应试的角度出发,是不是也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应愈加“奇葩”的命题方式呢?

当然,作为命题者,尤其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更新理念,标新立异,以引领、指挥现代语文教学,这无可厚非,反而是语文教育的进步和福音。但是命题者也应该注意,灵活命题方式也应配套规定灵活的阅卷方式,加大对阅卷老师的选拔和培训,确保让真正言之有物、切合题意、能自圆其说的文章获得应有的分数,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

“奇葩”作文题其实不奇葩,不过是顺应高考改革的浪潮而做出的小小的努力。如果这样的作文题算作“奇葩”,那毫无命题新意的“最有意义的一天”、“我最喜欢的一天”等作文题就不奇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