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黄玉琦 摄)
人民网6月12日电 昨日下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两位嘉宾就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3D打印技术商业运营面临的困境以及该技术未来的主要应用领域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与讨论。
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打印机相比,3D打印技术是将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应用于打印技术,通过电脑控制,将打印材料层层叠加,最终打印出实实在在的成品。正如访谈中林峰教授指出,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分层次化的概念,就是把复杂的结构离散,离散以后一层一层的堆积起来,这种方式可以使一个复杂结构的制造问题得到简化,以一种标准的方式来制造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零件。
在谈到3D打印技术未来应用领域时,吴鑫华院士则指出,目前3D打印技术面临的两大挑战,一类是航空航天,一类是医疗类。她说:“ 从航空航天的产品来讲,已经有了国际标准,我们只要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就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相对来说它的门槛已经跨过了一半。”林峰教授补充介绍说,未来3D打印技术在航空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地面,制作一些航天器的零部件;另一方面是空间制造,即在太空的轨道上制造一些飞船上需要的工具或构件,节省了空间,效率也更高。
而关于医疗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情况,林峰教授表示,这复杂得多,目前美国已经在FDA通过了五六个构件商业化生产许可,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生产申请和标准却是空白。另外,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及本身的新陈代谢系统,利用3D打印难度较大。但是我国3D生物打印技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D生物打印技术开始从观赏性向功能性转变。我们打印一些骨的支架,它放在体内,他随着支架材料慢慢的降解,可以帮助骨组织再生,最后长出人的骨骼来,我们打印的血管支架放在体内,逐渐逐渐降解长出血管来,这些研究和报道都已经有了,在我们实验室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邓志慧、实习段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