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访谈
人民网>>人民微博>>正文

詹国枢:致敬经典,莫把观众当阿斗!

2015年07月24日14:18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凌陈 吴杨洋 实习生唐玉洁)近年来,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再创造是影视、戏剧等艺术门类演绎的热门。但是,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愚乐”和“娱乐”之别,在致敬经典的过程中,对真实性和娱乐性的平衡往往难以把握。24日,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就这一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詹国枢认为,致敬经典既要尊重生活,又要尊重观众,不可目中无人,把观众当阿斗,为所欲为。点击进入微访谈

守住底线:尊重生活、尊重观众

近年来,抗战神剧、恶搞作品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为了讨好观众,收获票房,大有“娱乐”堕落成“愚乐”之势。究其原因,一是编导水平低下,二是一味讨好观众,本质上就是以低俗的心理揣摩观众、愚弄观众。针对这种现象,詹国枢认为,对经典作品的改编需要守住一个底线、一个标准。这个底线就是“两尊重”,一是尊重生活,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必须有生活的积淀,有生活的底子和影子,应该真实地、认真地再现生活。不可以随心所欲,胡来,胡编,胡搞;二是尊重观众,不可目中无人,把观众当阿斗,随便乱编,为所欲为,不讲逻辑。有了这“两尊重”,对经典作品的再创造才能不离谱。一个标准就是积极的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个标准很简单,但也很实在。娱乐也是导向,娱乐作品需要让大家在笑声中明白道理,引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如若背离了价值取向,对社会有害,那这样的作品不要也罢。

改编法宝:吃透经典、吃透观众

经典往往深入人心,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造,使“娱乐”不变为“愚乐”,对编导是个考验,也是衡量编导是否有水平的基本标志。其中“度”的把握,是门大学问。倘若太严肃,一本正经,观众不买帐;然若太低俗、愚弄观众,也降低了自己水准。面对这样两难的选择,詹国枢认为近来备受观众青睐的电影《大圣归来》和《煎饼侠》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大圣归来》的成功关键在两个“吃透”,一是吃透经典,一是吃透观众,了解观众最喜欢的是什么,最能打动他们的是什么。

致敬经典:心存敬畏、志气担当

一个能够自嘲的人才是成熟的,一个能包容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因此,对改编不成功的作品,我们要能够包容,不可奉上一颗玻璃心,一碰就碎。但是,我们要明白,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多年的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闪闪发光的金子。致敬经典,心存敬畏是一个必要前提,缺乏敬畏心,就可能随意恶搞,胡编乱造,糟蹋经典。我国有很多古典名著,有意思、有意义的人物和故事更是枚不胜举,这样一个丰富的矿藏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我们也寄希望于有抱负、有志气、有担当的编导们,能够为大众带来更多的“英雄归来”。

(责编:吴杨洋、李小炜)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