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新闻
人民网>>强国新闻>>正文

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要提防日本右翼的侵略思潮

2015年08月04日08:05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唐磊馆长

  人民网上海8月4日电 (张庆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推出系列访谈,希望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日前,人民网记者在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内,采访了馆长唐磊。唐磊表示,和平年代来之不易,要提防日本右翼的侵略思潮

  中国在国力、装备等方面不如日本导致淞沪会战失败

  唐磊表示,淞沪会战是自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抗日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将近百万,是持续时间最长、战斗场面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尽管最终是以国军撤退结束,但它赢得了时间,大批工厂、学校,精英得以向西南转移,实际上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持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无论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都给了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打破了它击败中国的迷梦,打乱了其侵华战略计划。特别是“八·一三淞沪会战”,其规模之巨大、时间之持久、作战样式之复杂、战斗之悲壮惨烈,这是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掩护了沿海沿江抗日力量向后方转移,极大地振奋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广大军民以他们英勇无畏的抗日行动,向全世界显示了民族团结所迸发的伟大力量,同时铸造起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

  在分析为何75万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却打不过28万日军的原因时,唐磊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国力还非常弱,从武器装备到人员训练,和日本相比都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并分析说:“淞沪会战又是从全国各地汇聚的支援部队,在协调指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加之会战初期,国民政府的犹豫不决,指望国际声援也贻误了战机。但重点还是在于,我们的国力装备各方面都是比较弱。”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战斗异常惨烈

  “淞沪会战时间长、投入规模大,最终的目的是掩护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工厂,包括当时首都的搬迁,用空间换来了时间。在基本任务完成、当时也没有能力把日军赶下海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做了撤退的指令,撤退的同时,命令留下一个团对日军进行阻击战。”唐磊告诉记者。

  10月26日至31日,中国军队第七十二军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一个加强营,奉命坚守四行仓库,执行阻击牵制日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谢晋元孤军营官兵452人(史称“八百壮士”)与敌血战四昼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而谢营仅牺牲5名战士,32人负伤。

  唐磊告诉记者,在苏州河边的租界一带,很多上海市民也在为中国军人们加油鼓劲,有一些还通风报信。“整个淞沪会战真的是有很多很惨烈的战斗,比如上海罗店战斗堪称血肉磨坊,人上去一批就牺牲一批,血流成河,但是,现在很多老百姓都不太清楚原来还有这么惨烈的一场战斗。宝山的姚子青营抵抗日军,最后全营官兵600多位全部被日军屠杀,也非常惨烈,但是知道的不多。”

  设立纪念馆并非宣传仇恨而是要警示未来

  唐磊透露,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唯一的全面反映两次淞沪会战——不光是“八·一三淞沪会战”,还有“一·二八淞沪抗战”专题的纪念馆。“作为纪念馆而言,我希望能够尽量地通过史实史料告诉后人,客观、公正地评价当时我们全国人民怎样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当然,我们建设纪念馆,并不是说要宣传仇恨,而是要警示未来的,最终还是要珍惜和平。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所以要提防日本右翼的侵略思潮。我想这才是最主要的教育警示意义。”

(责编:张庆成、邓志慧)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强国社区今日热点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