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张娅喃 实习生熊捷)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法院声音,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法院宣传工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媒体账号@陕西高院 自开通以来,借力互联网,诠释司法公开,树立司法公信,传递法治理念,深受粉丝们的喜爱。今天上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媒体账号@陕西高院 做客由人民微博和《网络舆情》杂志联合推出的“新媒体课堂”,与网友们分享法院新媒体运营的独特经验。进入微访谈>>>
关注民生坚持创新,讲好法治故事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陕西高院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成立陕西高院网络新闻中心,并相继开通了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开设陕法动态、案件博报、法官说法、法官寄语等20多个特色栏目,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展示法院风貌,传播法治理念。
作为法院官方新媒体账号,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凸显其法治特色?@陕西高院转变思路、用于创新,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官博建立之初,就把重点定位在关注民众需求,并通过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方法来传递法院声音,例如把与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制作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微博进行发布。同时,始终坚持原创,每天对陕西法院的重大新闻、典型案件进行及时播报。除此之外,@陕西高院 巧用微直播、微访谈等形式,开展了庭审直播进校园、法院开放日、送法进校园以及陕西高院新闻发布会等直播活动。“当最高法院要求全国法院学习富县法院‘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经验时,我们顺势而为,通过微直播让全国网民更直观生动地了解这一机制,点击量达到1500余万,”@陕西高院 在访谈中提到。注重原创,以民生为本;不断创新,丰富发布形式,@陕西高院 的法治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紧跟热点积极回应,传递法院声音
@陕西高院 作为专业的微博账号,必须要让艰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和错综复杂的案件诠释走近百姓生活,为大众所接受。面对这一难题,@陕西高院 分享互动经验,在内容上,力争做接地气的微博,如普法类微博,根据热点、群众关注点进行普法,官微会在春节、3.15消费日、“双十一”等重要节点,发布“法微贺春”、“新消法解读”、“关于网购的那些事儿”等系列专题。在发布形式上,则不断变化花样,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网友的眼球。同时还经常更改版面,以防网友产生视觉疲劳。
然而,陕西高院的官方账号不仅要吸引网友关注,更重要的是做好法院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陕西高院 提出:“我们的基本原则是积极主动,回复及时。”官博常通过法律问答的形式,解答网民的困惑;另外,设立“12368专家解答”专栏,针对某一方面法律问题,不定期邀请业务能手在线回答提问。“关于案件咨询投诉,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协调沟通,将这些问题转达到相关部门。针对网友建议,我们则会分类梳理,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陕西高院 补充道。传递法院声音,不仅要让百姓想听、爱听,更要听得进去。
借力网络广聚民声,推进司法公开
当前形势下,新媒体格局的变革使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是机遇,也是挑战。@陕西高院 认为,法院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来诠释司法公开,树立司法公信,传递法治理念。具体来说,一是正面发声,展示形象。通过微博公开,让法院工作不神秘,没距离。二是互动沟通,收集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满足群众知情权的同时,让群众更好地监督法院工作,理解法院工作,为法院工作出谋划策。三是权威发布,引导舆论。通过新媒体平台,根据事实进行权威回应,避免对法院工作的错误解读。
下一阶段,@陕西高院 将继续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充范围、发挥特色、加强互动,从而真正了解网民心声,做网民更爱的微博,不断扩大法院新媒体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