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访谈
人民网>>人民微博>>正文

罗崇敏:抗战教育的根本是传递人类共生价值观

2015年08月31日09:10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吴杨洋 实习生唐玉洁) 教科书是大众了解抗战的的第一渠道。学校教育中,如何讲好抗战历史,培养民族认同感?8月28日10时,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就这一话题与网友交流。他认为,抗战教育最根本的是传递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意义在于使学生了解抗战的历史事实、战争过程及其价值意义,并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进入微访谈>>>

学生质疑和诋毁英雄是民族的悲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教育。但个别学生质疑和诋毁英雄的行为仍频现网络。罗崇敏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不幸。”刹住这种风气需要汇聚合力,教科书需要发挥渠道作用,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真实地、客观地了解历史,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国家要依法消除小说、电影、电视等歪曲历史、虚构历史、戏弄历史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易传》里说:“彰往而智来”,历史老师也需具备三种基本素养:一是史德素养,即讲真史、说真话,有正义心、责任感。二是史识素养,要有丰富而广博的历史、政治、经济、科技、哲学知识素养。三是史能素养,要有历史学思维能力、历史事实的批判和反思能力、历史知识表达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等能力。只有这样,历史学科教学才能做到让学生无疑生疑、有疑思疑、思疑解疑、解疑心悦、心悦智益。

抗战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幸福生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讲述抗战故事是历史的责任,学习抗战历史同样是一种责任。那么,学校教育如何讲好抗战历史呢?罗崇敏认为:首先,要真实地、客观地传递抗战史;第二,历史教学需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判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历史思维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三,要进行民族反思,理性看待抗战史,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第四,传递和平和正义的价值观,传递世界各国人民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体的历史观,避免用抗日战争的历史去制造民族分裂、煽动民族情绪、生长复仇心理。其中,最根本的是传递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比如民主、公平、正义、和平、法治、人权等价值观。抗战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生命、生存和生活“三生教育”,使学生了解抗战的历史事实,战争过程及其价值意义,并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不仅要反思抗战的历史,更要反思民族的素质

英国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读史明智,经世致用都说明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罗崇敏说:“我现在在读两本书,一部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诸斯的《全球通史》、另一部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的《现代世界体系》。在读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历史素养的民族是苍凉的民族。”我们要培养民族的历史学素养,历史学思维,历史学兴趣,使人们能够客观看待历史,真实再现历史,理性反思历史。不仅要反思抗战的历史,更要反思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素质危机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奋发精神,振兴中华,用素质和实力来纪念抗战。

(责编:张娅喃、李小炜)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