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媒体合作2017

《中国关键词》入驻两会新闻中心 备受境外记者青睐 

2017年03月13日17:00    来源:中国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日本时事通讯社记者野口阳介阅读日语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吴琼静 摄)
日本时事通讯社记者野口阳介阅读日语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吴琼静 摄)

中国网3月13日讯(记者 吴琼静 何珊 郭翊明)继去年首次亮相两会新闻中心后,今年《中国关键词——权威解读当代中国》出版物以全新版本再次入驻两会新闻中心,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中国关键词》以词条的方式向国际社会阐释和解读中国,吸引了众多记者前来取阅,备受青睐。

梅地亚中心一层设有宣传品展示区,专门放置来自国内媒体的报纸、杂志和书刊,供大家免费取阅。据了解,去年由中国外文局出版的《中国关键词——权威解读当代中国》折页在这里颇受欢迎,1000册被取阅一空。今年,记者注意到红色折页已经升级为“小红书”,词条数量从去年的30条增加至90条。

 在展示区,记者注意到来自日本时事通讯社的野口阳介饶有兴趣地阅读了日语版《中国关键词》。当野口阳介得知此书可以免费领取后,他很高兴。他认为这对平时工作中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术语很有帮助。野口阳介驻北京已经有四个年头了,一直从事中国经济以及中美、中日经贸关系领域的报道。

《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高级记者柏凯斯(Keith Bradsher)对《中国关键词》很有兴趣,表示在两会结束后会去书店购买。在得知可以获赠此书后,他很高兴,特地留下邮寄地址。作为亚洲经济和企业领域的专家级记者,柏凯斯表示自己非常关注中国经济,所以会格外关注书中的经济类词条。

 日本《赤旗报》驻北京分局分局长小林拓也对此书赞许有加。他所在的《赤旗报》是日本共产党中央党报,他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们是同志。”他说,自己虽然长期驻北京工作,但要深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依然有困难。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三严三实”等。他表示回去后会好好研读这些词条,更好的理解中国话语体系,并希望能多带几本回去介绍给同事。

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国内经济副主任杨舜惠拿到《中国关键词》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当她翻到“供给侧改革”这一词条时,兴奋地说:“太好了!有这个词条!”杨舜惠对记者透露,自己去年8月刚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对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了解,特别是对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供给侧改革等表述感到困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本书我要带回去好好研究,相信对我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是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的经济官员Ravif Buck也对《中国关键词》很感兴趣,认为这对更好地了解中国很有帮助,希望能为在华工作的外国友人多提供一些。

《中国关键词》图书共9册,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以中外文对照的方式呈现,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语、日语和韩语9个语种,其内容选编自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成果。该书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从党的领导、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外交战略、综合布局5个篇章分类归纳,帮助海外读者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又一次尝试,是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的一次探索。

日本《赤旗报》驻北京分局分局长小林拓也取阅日语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郭翊明 摄)
日本《赤旗报》驻北京分局分局长小林拓也取阅日语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郭翊明 摄)
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经济官员Ravif Buck仔细阅读英文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吴琼静 摄)
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经济官员Ravif Buck仔细阅读英文版《中国关键词》。(中国网 吴琼静 摄)
(责编:陆周莉、赵岍)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调查

两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