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新闻热点

一座“书敖包” 一面农牧民传承蒙文化之旗

2017年07月18日17:04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博物馆创始人阿拉腾毕力格接受采访 尚世龙 摄

  人民网鄂尔多斯7月18日电 “寻访草原英雄”2017中外大学生内蒙古之旅活动鄂尔多斯站已进入第三天,让中外年轻人惊叹的不只有美丽的城市景观、丰厚的历史文化,还有好客又好学的内蒙人民。7月17日下午,团队一行来到以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而闻名内蒙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参观由当地牧民自建的蒙文图书馆和独有特色的“书敖包”。它们印证着近年来牧民生活的改善和对文化知识的尊重与敬畏。

  图书馆位于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嘎查,这里虽然是毛乌素沙地的东北边缘,但在沙地之上却依旧有着蓬勃的文化脉动。当地牧民阿拉腾毕力格和弟弟2010年在自家院子里自费建起了蒙古包用来藏书,并起名为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博物馆。如今,馆内藏书已有1万6千余种,3万多册。在一间藏书室里,大学生们看到所有图书都由洁净的白色哈达包围着,以表示知识的纯净和人们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敖包”蒙语意为“堆子”,在内蒙古草原很常见,是神圣的载体,多由石块、树枝等堆成。受此启发,在图书馆建设时,兄弟俩在附近山包上建起一座“书敖包”。它由刻着书名的石块堆成,当有新书被收藏时,便会有刻着书名的石头垒在敖包上。每年农历4月13日,当地牧民及其他人士会在书敖包下举行祭祀活动,他们手捧哈达、怀着对知识的虔诚与尊重进行祭拜,越垒越高的书敖包则默默讲述着草原牧民分享知识、传承文化的感人故事。

  图书馆创始人阿拉腾毕力格提到,创建之初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是由兄弟俩承担的,后来随着该图书馆及书敖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对他们进行了慷慨的帮助,进而使得图书馆在短短几年间便建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们对此非常感激,更为努力地为牧民提供知识共享的空间,“图书馆是对牧民免费开放的,大家平时也可以来看书借阅”,他说。这座图书馆已成为当地及周边农牧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阵地。

  据介绍,乌审旗有6000多个“特色文化户”,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博物馆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2006年乌审旗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在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乌审旗引导农牧民积极自发地参与文化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让文化之花绽放在草原的各个角落。

  在大学生们看来,像阿拉腾毕力格这样不计个人利益的特色文化“户主”们平凡而伟大,他们尊重知识、崇尚文化、无私奉献,堪称新时期的“草原英雄”。(张葳、庄晓莹、尚世龙、汪开明)

(责编:李倩、管业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