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380亿元加仓A股 短线或有回调机会

2018年01月08日11:49  来源:广州日报
 

全球股市新年首周完美收官。多路资金也开始流入A股,其中,今年以来的四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合计超过380亿元,净买入超过145亿元。有分析认为,从历史数据看,沪指经过六连阳后可能会小幅调整,但不改整体趋势,投资者可乘回调之机关注涨价概念股、业绩稳定的白马股以及符合政策方向的成长股。

在经历了新年首周大规模解禁之后,本周限售股上市规模骤降。统计显示,1月8日至12日,沪深两市限售股解禁累计59亿股,涉及54家上市公司,合计解禁市值约540亿元,环比减少四成左右。

随着超跌明显、新股审核越发严格以及年报绩优三大契机的出现,新年以来已经有机构看好该板块,并且积极挖掘2018年的投资机会。其中,代表新兴行业的个股、去年二、三季度后发行的个股以及度过项目投产期的次新股被机构看好。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忠安)全球股市新年首周完美收官。道琼斯指数上涨2.33%,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38%,恒生指数上涨2.99%。截至上周五收盘,A股上证指数上涨0.18%,报3291.75点,但盘中最高达到3402.07点,成交量也维持近2500亿元的相对高位。新年首周沪指上涨2.56%,创下该指数2016年7月1日当周以来的最大周涨幅。多路资金开始进入市场,使得新年首周沪深两市成交量进一步攀升到1.97万亿元。

其中,北向资金最受市场关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同花顺ifind获取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5日北向交易全天买入A股86.19亿元,卖出62.08亿元,净买入24.11亿元。而在新年以来其他三个交易日里,借道互联互通北向渠道分别买入A股83.13亿元、108.59亿元和104.40亿元。净流入分别为33.57亿元、44.3亿元和43.42亿元。这也意味着,在新年首周境外资金在持续加码A股,北向资金累计买入A股382.31亿元,净买入145.40亿元,净买入规模为去年9月份以来单周最高值。

与此同时,A股场内的杠杆资金也变得积极。截至上周五,沪指融资余额为6149.43亿元,创下2017年11月23日以来的最大值。如果按沪市当天的环比增速,A股融资余额将达到10347亿元,为去年11月16日以来的最高值。在过去一周的四个交易日里,融资买入合计1831.77亿元。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成交的比重已经超过10%,达到10.83%。

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北向资金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对A股趋势把握得相对准确。加上融资融券快速回升,表明了境内外投资者均看好A股走势。

上证指数六连阳后或有微调

“A股中长期看好,但短线我们觉得会回调。实际上,上周五已经有一些迹象,比如说将江南嘉捷从差不多涨停到跌停。好几个热点开始回调,市场整体涨幅也在收窄等等。”深圳一位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还认为,最近5个交易日,沪指上演逼空行情,短线涨幅较大,存在超买的可能,本周市场大概率地出现小幅调整。

上周五,强势的保险、银行、石油、钢铁、有色、家电和化工等纷纷出现高位回调,地产股尾盘涨幅也收窄,万科A涨幅从最高的8.33%收窄到最后的4.95%。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A股震荡市的历史中,六连阳的记录并不多,最新的一次是出现在2016年3月份,当年的2月29日,沪指下探到2638.96点,但此后出现连续反弹,在报收7根阳线并小幅回调后,再度收下七根阳线。2015年7月份和11月份也曾经走出六连阳。但此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海证券分析师刘骐豪表示,除了资金和市场情绪外,目前还没有出现能支撑指数持续大幅上涨的因素。因此,近期市场热点题材看似不少,但热点切换频繁,成为市场可能出现调整的信号。“另外,近期市场持续抬拉权重股,多方消耗较大,后续做多动能能否有效持续有待确认,震荡运行依然是后期市场的主流格局。”刘骐豪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建议: 调整或是买入机会

多数机构认为,今年一季度A股依然相对乐观。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一季度,定向降准实施叠加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流动性有望改善。A股具备吸引力。国泰君安李少君也指出,今年1~2月份,市场整体趋势向上,“春季躁动”将衔接跨年行情。这也意味着,如果市场出现短线的调整,可能也是一次上车的机会。

其中,对部分涨价的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的龙头个股、符合政策方向的新兴产业龙头个股(如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业绩稳定的白马股值得重点关注。

板块分析: 机构看好2018年次新股行情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欣)2018年伊始,次新股板块悄然小幅回暖,多只个股表现亮眼。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次新股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深次新股指数年内下跌超44%,堪称年内最熊市场板块,大部分个股大幅下挫。

从2017年12月6日开始,次新股指数开始小幅回暖,截至2018年1月2日涨幅达12.29%。多只个股表现亮眼,如去年10月份上市的华森制药,2018年前后6个交易日持续走强,涨幅达32.40%,1月2日再度收获涨停板;贵州燃气自去年12月13日起开始强势反弹,连续13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48.92%;去年4月份上市的坤彩科技,自12月20日拉出一根长阳线后,股价也经历一波小反弹,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5.64%。

2017年虽然是新股发行大年,但次新股却成为市场中最不受关注的群体。当年新股上市“连板”效应明显降温,由2016年新股上市后平均13个“一字板”表现,下降到平均只有9个板左右,新股开板平均涨幅也由2016年的430%下降到200%。新股上市表现的快速降温使得一直跟风新股的次新股也表现不佳,在2017年大盘上涨6.56%的背景下, 深次新股指数年内下跌超44%。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去年次新股和新股行情的大幅回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监管环境的强化升级,使得资金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单纯资金推动和炒高送转预期的次新股行情受到明显影响。

不过,在强监管严审下,二级市场次新股水分已被大幅挤掉。因此有分析认为,没充分反映估值水平的、价值没被充分挖掘的次新股仍具有安全垫,2018年大概率会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本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机构投资者在次新股板块中择股有三大标准。一是择取次新股中一些代表新兴行业、新的产业模式,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的股票,这类个股中其实已经诞生过一些大牛股;二是度过项目投产期的次新股;三是去年二、三季度后发行的个股。

限售股解禁: 本周限售股解禁环比骤降四成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忠安)在本周限售股解禁中, 1月8日是解禁高峰期,17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347.21亿元,占下周解禁规模64.30%。按上周五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中国中冶、首旅酒店和天地科技,分别达到78.74亿元、72.98亿元和66.98亿元。

其中,中国中冶和天地科技也是当周仅有的两家解禁数量超过10亿股的公司,分别达到16.14亿股和13.6亿股,且均是涉及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解禁后均实现全流通。

根据中国中冶公告称,该公司2016年8月向财通基金、平安置业、鹏华资管等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普通股16.14亿股,发行价格为3.86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78.7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中国中冶股价表现低迷,但相对增发价依然溢价不少。上周五中国中冶报收4.88元/股,即使不考虑去年7月份的现金分红,较3.86元的发行价上涨了26.4%。这也就意味着上述参与定增的股东经过一年限售期后,账面浮盈巨大,投资者需警惕这些股东到期套现,从而对股价施压。

而天地科技2014年12月向控股股东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非公开发行6.8亿股新股,经过转增股后,限售股份数量变为13.64亿股,不过,由于本次解禁股份均为控股股东持有,业内认为其被减持的可能性较小。

(责编:吕骞、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