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物茂风华

2018年05月10日16:12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攻占建康,陈朝灭亡,中国南北分裂270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隋仁寿二年(602年)废郡改州,以其北濒太湖而名之曰“湖州”,湖州之名肇始于此。

国之仓廪

湖州的水稻种植始于4000年前。五代以后,日趋完善的太湖溇港圩田系统,为湖州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室南渡,带来了大量人口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一时期,双季稻试种成功,稻米产量大幅提升,使湖州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仓廪”。地近京畿、舟楫四通,京城临安(今杭州)有专售湖州米的集市,时称“湖州市”,《吴郡志》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记载。自此以后,湖州代代“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国家的重要粮食产区。

南宋《吴郡志》记载“苏湖熟天下足”

丝茶贡都

粮食的丰足,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桑蚕成为农耕时代湖州的重要经济支柱。湖州自唐代起便开始成为全国蚕丝的重要产区。宋代,湖州城内设有专为皇室织造的官营“织绫务”。北宋的印染技术日益进步,能够印染出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彩的“湖缬”。南宋时,湖州的丝绸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安吉丝绢纱、武康丝绵、双林绫绢闻名天下。

茶是湖州的另一个骄傲。早在汉代,湖州人民就开始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贡茶是南北朝时期湖州弁山出产的温山御荈。唐朝,长兴的紫笋茶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被列为皇家贡品。每年春季,朝廷都会派遣专职官员到产区“修贡”,并建造贡茶院,连续作贡800余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

湖学昌盛

湖学,即湖州教学法,为北宋教育家胡瑗所创。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因祖上世居陕西安定堡,人称安定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谅聘胡瑗主持州学。在湖州主讲的12年中,胡瑗不受传统教育程式所囿,大胆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求学生“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设“经义”和“治事”二斋,开我国分斋教学之先河,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首创“明体达用”的教学思想。学子冠盖云集,联袂而至,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太学亦师法其道。

胡瑗的湖学思想,是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示范于当时,垂法于后世,更弘扬于当下。今天,湖州师范学院把胡瑗“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作为校训,校内塑有胡瑗像;湖州城内留有安定书院旧址,建有胡瑗广场;市郊道场乡的青山幽谷中有胡瑗墓和纪念堂,每年来此扫墓凭吊者络绎不绝。

胡瑗 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北宋教育家和理学家,首创“明体达用、因材施教”教学法,史称“湖学”

胡瑗墓神道牌坊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