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辽阳地会

2018年05月11日15:38  
 

辽阳地会又称“地秧歌”“地蹦子”“太平歌”,起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刚起事时,一次被元军布阵围困数日之久,部下伤亡惨重。朱元璋祈神许愿,如能破敌,他日定当庆贺酬神。在之后的庆贺仪式上,朱元璋命令军士重新模拟、排布各种元军作战阵法,当众表演助兴。为了增加气氛,后来又加入梆子击鼓传点、将士醉酒起舞等内容,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很快被当地群众争相效仿,并广为流传,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辽阳地会”。

地会的参演人数并不固定,最少30余人,最多可达100余人,按照传统的要求,参演人数必须是8的倍数,如古代的“八佾”制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祭祀性质的遗韵。

辽阳地会是辽阳地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现在的辽阳地会是通过大家一起在陆地上以走阵的形式进行的舞蹈表演。顺序一般分为排子街、唱喜歌、接对舞、花场子、下小场、观音场、退场等,整个表演由12种阵式构成。开场式包括鱼龙变化阵、仙女散花阵、葫芦盘肠阵、卷心阵、七星北斗阵、十字串心阵、五福临门阵、八卦兜底阵、卧立冲前阵、十面埋伏阵、观音场叠罗汉、庆功街趟子,然后进入收场式。为区别于“寸跷秧歌”和“高跷秧歌”,辽阳地会又称“地秧歌”。如今,戏剧艺术表演中的“沙公子”“渔姑”“姜老头”“姜老婆”等人物造型也融入辽阳地会的表演中。

辽阳地会在走阵的同时,也注重“上装”和“下装”的下清场单场表演。上装(拉花)动作,上身平稳,以腰为轴左右摆动,双手动作不过肩,舞姿稳重,优美典雅;下装动作,上身后靠,下肢略向外开,脚步稳抬实落,舞姿刚劲潇洒。压阵的姜老头和姜老婆,稳扭慢摇,左倾右闪,碎跑快追,相互逗趣,逗而不俗。

辽阳地会表演风格质朴,动作稳健大方,整个表演时间为30~50分钟,人数一般为42~64人。另外,司职内、外场监督的人分别由蒙古人打扮的“外鞑子”和清朝官员打扮的“里鞑子”担任,这也是辽阳地会的又一显著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阳各地多次举办地会演出。2008年,灯塔市西马峰镇井泉村成立了辽阳地会秧歌艺术团,恢复排演地会秧歌,在“辽宁中部七城市广场文艺展演”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07年,“辽阳地会”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辽阳地会表演者

 

辽阳地会压阵的姜老头、姜老婆表演

 

辽阳地会表演者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