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用创新思维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广州”的启示

汪玉凯
2018年09月10日10:16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2018年9月3日至6日,广州市委宣传部与人民网共同组织策划的“点赞智慧广州”大型体验式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广州,探寻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成果。人民网记者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贺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知名媒体人@传媒老王,考察了广州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的新举措新体验,以总结广州经验,寻找“智慧城市”建设样本。

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全国各地不同城市都在探索有关智慧城市的建设之路,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全国一线城市之一的广州,在智慧城市探索方面值得关注。广州的做法,之所以引起笔者的关注,源于一次独特的调研。

2018年9月3日至6日,由人民网强国论坛组织的“点赞智慧广州”调研团队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走访,先后考察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交通信息指挥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及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唯品会和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涉及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以及智慧化的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本次考察确实对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从学理和实践的两个层面看,笔者以为广州智慧城市探索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创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是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发展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满足市民需求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逻辑性的框架搭建也许并不难,如从智慧城市的逻辑结构看,无非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及智慧化的空间布局等。从基础设施看,不管在什么样的城市构建智慧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的数据中心、应用平台、交换平台、数据库等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但在这些共性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城市的不同结果,换句话说,智慧城市的规划也许都差不多,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能派上大用场,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可能就变成了摆设,这确实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笔者以为,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之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应用令人耳目一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引领。如果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引领,有些系统是很难构建起来的。比如,广东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网上服务大厅的省份。数年前,广州市在构建网上服务大厅的同时,为每一位市民构建一张个人网页,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广州的市民网页已经发展到700多万。还比如,针对金融方面的风险,广州市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金融监测防控中心,对金融系统、特别是民间金融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预警,为政府决策、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数据支撑。再比如智慧医院,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目标,但就目前绝大多数地方而言,基本还停留在网上预约挂号、病历共享等浅层层面。而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使人们感受到了智慧医院雏形,包括机器人配送药品,通过智慧穿戴使孕妇在家中就可能进行一系列监测等,都体现出很大创新性。

二是“需求驱动”。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许多决策者和实施者。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智慧城市建设能否良性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成效。记得笔者在十多年前针对中国信息化发展道路问题,曾提出过“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整体建设思路;在六年前笔者在参与湖北巴东构建“村民办事不出村”项目时也曾首次提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主张。其实,这些都反映了笔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信息化也好,智慧城市也罢,都要坚持需求驱动,解决问题,要能派上用场,防止将这些项目变为政绩工程、摆设,中看不中用。如果离开这个基本出发点,信息化或者智慧城市建设就可能走偏方向。而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色就在于坚持需求驱动,从解决城市面临的发展、管理等诸多问题出发。

众所周知,广州市是一个经济发达、外来人口高度集中的一线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使这座老城市面临很多新问题。其中交通问题就是最大的城市病之一。令笔者没想到的是,广州的智慧交通在一些重点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在便利群众出行方面成效明显。如为个人提供全方位出行查询服务的“行讯通”已经有700多万下载量,提供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如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出租车查询、出行规划、地铁信息、航空信息、水运信息等。广州智慧交通系统共分为六大模块,包括综合交通、交通路网、城市交通、道路运输、交通治理、交通专题等,在这些应用中,已经摆脱了直观的从屏幕上观看、检测的层面,而是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智慧化的应用。比如根据城市交通关键节点上的实时数据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力量进行处理。再比如说,在为民办事服务方面,广州通过市区两级服务平台,支撑全市为民办事的窗口服务,还为700多万张个人网页,提供网上“一网通办”的服务。所有这些,已经或正在改变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

三是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是从部门起步的。最早的一些部门或行业信息化都是应用“逼”出来的。比如海关,为了提高通关效率迫使我们构建中国电子口岸;为防止偷税漏税提高税收监管能力,国家构建了“金税工程”等。久而久之就带来了多头建设、重复投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是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有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因此,这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加强基础设施整合的力度,使其逐步走向一体化。很明显,在这方面广州的探索也是很有成效的。

首先,广州对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度整合。也就是说对以往构建的大而全小而全、以部门为主导的信息中心等进行整合,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其次,对新上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一支笔”的刚性约束,也就是说所有部门要上的信息化项目都通过工信委一支笔来审批,从而避免了多头投入、重复建设的痼疾。第三,在统一的云服务方面,广州走的是市场化道路,将云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移动、电信、联通三家有实力的国有电信公司,提供服务,并展开一定的竞争,避免了政府建设大包大揽有可能带来的运行成本高等风险。通过上述举措,不仅使广州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通过一些新的运行模式创新,保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四是深入的行业运用。智慧城市的生命在于解决城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提高城市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能力。因此,深入的行业应用,并围绕城市转型发展和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就成为关键。在这方面智慧广州依然可圈可点。

智慧化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破解“三难”,实现“三通”:即由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广州市推进由“三难”到“三通”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些重点应用领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的深度应用扫清了障碍。在重要行业应用领域,除了前面提到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民生以及智慧化的金融监管等外,笔者印象颇深的是智慧产业的推动方面,比如唯品会、虎牙科技等,在业界都有不俗的表现,成为广州新业态的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8年的唯品会,目前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就是抓住了国人对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厌恶,保障品牌产品的真,再加上把国外的一些有名品牌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获得了成功。广州的这些案例都证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如果离开创新,离开深入的行业应用,离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就可能变为摆设,而这是所有智慧城市建设者们都应该始终铭记的。

(作者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编:李兵兵、黄玉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