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缅甸之行:务实合作、守正创新,探索亚洲合作共赢新样板

2020年01月19日14:01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李兵兵)1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往访缅甸,又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此次出访有哪些亮点?中缅“胞波情谊”佳话如何续新篇?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进行解读。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新内涵

强国论坛: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的首次出访选择缅甸,背后有何深意?

陈凤英:中缅建交70周年的节点对两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缅甸经济在过去20年间实现了稳定增长,缅甸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亚洲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互利共赢的问题。中缅之间的务实合作成果明显,众多项目都在推进落地,两国的经贸往来在带动当地的消费和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两国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中国和缅甸坚持大小国家平等、睦邻友好精神,政治意义重大。无论是从大国与小国之间、邻国之间的角度,或者同处亚洲地区的角度看,没有好的周边政治环境,国家是很难发展的,中缅之间的政治互信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前全球化进程迟滞,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的背景下,如何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得到新发扬是非常重要的。

为亚洲可持续发展探新路

强国论坛:中缅两国的经济合作将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哪些作用?

陈凤英:“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最关键是把精度提上去,把基础夯实,必须要和当地民生发展、经济建设相接轨。中缅经济走廊是项目开道,比如水电、油气,以及公路、港口建设等,具体项目的开展和双方的发展接轨,落地的项目是对方需要的。比如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合作,给缅甸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建设当中改善了周边设施,推动了管道沿线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西南地区提供了能源。2017年5月两国签署了关于建立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又和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水利工程等合作项目相联系,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平台。缅甸专门成立了共建“一带一路”实施领导委员会,由昂山素季亲自负责,也体现出缅方对“一带一路”的重视和支持。

强国论坛:习近平主席同温敏总统一致同意以此次访问为起点,共同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对此如何解读?

陈凤英: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提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提出两个国家之间构建命运共同体是第一次,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周边的重大实践,可以作为一个探索的样板。

今天的亚洲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本国的繁荣发展,成功的模式需要各国共同探索、相互借鉴。21世纪后,亚洲将成为世界的中心和焦点地区,如果中缅合作能为亚洲各国合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将对周边地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起到积极影响。

为中缅“胞波情”注入新活力

强国论坛: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在两国建交70周年的节点上,如何为“胞波”情谊赋予新内涵?

陈凤英:我们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广,但邻居是搬不走的,中国必须要立足于亚洲,立足周边。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多次访缅,两国建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今天我们要夯实这个基础。我们传承“胞波”情谊,首先要增加文化交流、人文互动;要加强务实合作,实实在在惠及民生是老百姓都能感觉到的;同时,两国间的顶层关系、领导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也要建立起来,真正夯实政治互信。

时代在进步,“胞波”情谊也需要注入新的动力。中国在走向新的工业革命时不要忘了周边,可以在尊重当地传统的情况下加强科技合作,比如移动支付等我们做得已经不错的领域,可以惠及周边地区,影响和带动他们共同进入新的科技革命时代。

(责编:李兵兵、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