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护旗手家庭,疫情期间,唯一能做的贡献就是宅在家

作者 赵缃

2020-03-16 04:30
投他一票
 

面对这场突然袭来的病毒,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护旗手家庭唯一能做的贡献就是呆在家。

而在这个小家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扮演着社会上一部分人群的角色。一个小家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缩影,你能在这个小家找到你的身影吗?

在这个小家每个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接下来,我们进入这个小家,来看看他们各自怀揣的态度和宅家的日常吧!

公公:完全无所谓型,战略上藐视病毒,战术上配备齐全。

婆婆:谨慎监督型,集中火力监督公公相关动作。

老爸:紧张焦虑型,狐疑病毒会无时不刻突然出现在身边。

老妈:无敌节约型,为了节约口罩,甚至可以不戴口罩。

老公:搞笑重视型,用另类的佩戴和亲子教育彰显自己有多重视。

我:草木皆兵型,防范措施一定落实到位,不怕得罪人。

五斤(儿子):担心害怕型,担心自己染上病毒,害怕失去最亲爱的家人。

六月(女儿):无知无谓型,知道害怕,但不知道害怕啥,啥叫病毒。

1、公公:完全无所谓型,战略上藐视病毒,战术上配备齐全。

描述公公:

从最开始的谈论病毒,公公总是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描述,总认为病毒离我们很远、很远。对他而言,戴口罩出行应视情景而定,并非绝对。但爱把事情想在先、未雨绸缪的公公,配备却是一级防护型的,经常惊得我们一乍一乍的!

今天拿个护目镜上来、明天拿个炒菜防溅面具上来、后天拿个防毒面具上来、再后来拎了一背包的逃生工具上来,说:如果发生灾难,你们拎着这个包就往外跑,里面应有尽有……

一级防护的一家人

一级防护的一家人

史上最强家庭防护装备

公公备的逃生包

逃生包里的物品

婆婆说:你就差一个诺亚方舟了。

公公说:有啊,小孩房的双人床上有个充气艇。

双人床上的充气艇

不能出门的假期

公公的日常:

重头戏:每天刷手机、看书、看电脑。

家庭欢聚、享天伦之乐:每晚上来和大家一起晚餐聊天。聊天的声音和小朋友看动画片的声音相互竞争,时而还夹杂着小五斤的抗议:“我听不见了,你们小声一点!”。混杂着聊天、讨论、抗议、电视声音的晚餐,热闹非凡。

饭后“体力”运动:陪五斤下棋、做物理实验。

据说公公这些天陪五斤玩,虽是静态活动,却已是累得腰酸背痛,陪出了“内伤”。

2、婆婆:谨慎监督型,集中火力监督公公相关动作。

描述婆婆:

积极配合、监督到位。

婆婆的名言是:公公如果要出门,他走到哪,我跟到哪,全程监督公公戴口罩,以免他半路掉以轻心摘掉口罩。

全家人鼓掌。

婆婆当着全家人的面天天跟公公邀功:幸好我一直催你回来,要不是我催你,你怎么会19号出差回来。就差一天,我们单位从20号开始就要登记每个人的情况:你去过哪里?从哪里回来?有没有接触过武汉的人?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咳嗽、发烧等等……我们每天都要在群里接龙反馈。你如果迟一天回来就要跟单位报备去哪了,到时估计报备程序就很复杂、麻烦了。而且更不能瞒报,一瞒报单位一查,就要来人调查。现在非常严格,我们单位专门为我们这些退休人员建了一个退休群,每天的动向、情况都要向单位汇报。你看看,我是不是及时拯救了你。”

全家人马上附和:对对!你说的都对!!

不能出门的假期

婆婆的日常:

婆婆感叹,家里的一些家具积了一年的灰尘,这些天终于有时间擦了。

于是婆婆每天忙着擦灰尘,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擦,一个雕花一个雕花的擦……

婆婆平日里太忙了,退休了过着比上班还忙的生活。上老年大学,参加高强度、高密度民族舞排练,还有单位合唱团的演唱。排练完这些节目还要参加各种的演出……

婆婆的老年生活堪比大学生活啊!除了上课,还有各种社团活动……

3、老爸:紧张焦虑型,狐疑病毒会无时不刻突然出现在身边。

描述老爸:

老爸是全家人当中最早进入疫情角色的,先后在1.20号和1.22号这两天到药店抢购了大量的口罩。当时我还觉得他是不是疯了,现如今觉得他真是太英明了!!!

1.23号晚餐时间

快递小哥敲门,老妈前去开门,老爸大喊:“别开门,让他东西放门口。”

老妈耳背,没听清就直接开门了,把快递拿了进来。

老爸开始抱怨:“跟你说别开门了,他们快递员都没戴口罩,危险得很。”

老妈听了大骂:“你就是个十足的神经病,怕成这样,都不要做人了,我看你可以进神经病院了。”

在场同桌吃饭的公公、婆婆尴尬了……满桌附和的呵呵笑。

【我们小区物业于1.28号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快递员不得进入小区。】

晚饭期间,老爸进一步意味深长的对着满不在乎的公公说:“今天我厦门当医生的侄儿打电话给我,说现在疫情严重,让我在元宵前都不要出门,连乒乓球也别去打了。”

弦儿外音是:这次病毒很厉害,我连最爱的乒乓球都舍弃了,你们大家看着办吧!

1.24号早上十点左右

昨晚信誓旦旦以后不再去打乒乓球的老爸,经过一个晚上睡眠的洗礼,已忘却了紧张,拎着袋子继续出门去打乒乓球。理由是球友电话他去打球,他怎能不去!

我不能理解这个神操作,昨天饭桌上的警钟长鸣、豪言壮语哪去了?

老爸出门后,我得知了武汉今天封城,于是电话追踪他回家,老爸紧张兮兮的赶紧回来,保证以后再也不出门。

不能出门的假期

老爸的日常:

从1.25号开始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连惯例晚饭后的散步也取消了,安心呆在家里为人民服务——做饭、洗碗。

闲了刷刷手机、睡个午觉,晚上多了个运动:吹气球。

听说吹气球能增加肺活量,于是每晚我在房间哄睡两娃,时不时能听见客厅传来“噗~~噗~~”的吹气声,隔着空气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吹到极限,脸红脖子粗的画面。接着是长长的放气声“嘶~~~~~”,有时偶尔还会夹杂着清脆的“啪!”声,第二天我定能在地上的角落里找到些许的气球碎片。

第二天我还会在厕所洗漱台的牙杯上发现多了一根筷子,上面套了个瘪气球。据老爸说,那是怕口水吹太多到气球里,给气球洗洗澡、翻个个、晾晾干。

老爸还多了一个有趣的运动,就是每当夜幕降临,他独自一人在客厅看电视时,灯光昏暗,沙发上空无一人。他穿着深色睡衣默默的张开双臂直直的“贴”在沙发后的墙上,生命在于静止,他就这样站着、站着……

我哄睡完孩子们,半夜走到餐厅觅食,眼角瞄到那个“锅贴”,我的小心脏颤抖了一下……

4、老妈:无敌节约型,为了节约口罩,甚至可以不戴口罩。

描述老妈:

1.24号早上

老妈出门买菜,没戴口罩。

回来后被我和老爸围攻,力劝老妈出门要戴口罩,或者就不要出门。

被围的老妈理由是:戴口罩一次用完就丢太浪费了,所以我要节约口罩。

并且交代我们口罩用完不要扔,用电吹风吹,病毒怕高温,吹死它。

【注:口罩用吹风机杀病毒这条已辟谣】

不能出门的假期

老妈的日常:

每晚九点多上床,凌晨四点多起床,早上六点多出门在小区里倒垃圾、运动。

每天为大家准备早餐,洗菜、洗衣服、搞卫生……

闲时除了刷手机、还是刷手机。

我:妈,你早上出门锻炼带口罩吗?

老妈:没有。我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小区里一个“鬼”都没有!

我:万一碰见“鬼”呢,要是有“鬼”和你说话,你可要隔开一米远啊。

老妈:这还用你说!

我:你倒垃圾会碰到人吗?

老妈:六点多能有什么“鬼”!?

我:你是先倒垃圾,再锻炼?

老妈:这不是废话吗?

5、老公:搞笑重视型,用另类的佩戴和亲子教育彰显自己有多重视。

描述老公:

我想说,你真的有必要这样吗?从家里到小区门口,走路也就三分钟,你真的要开车去拿快递???

我想说,在车上你能不全副武装吗?你能看得见路吗?你丫别把车碰了!!!

我想说,你能不“作”吗?快递是我下车拿的,你面罩脱下、开窗通风才一分钟,就开始喊喉咙痛、鼻子痒、人难受,你这心理作用也忒强了吧!

戴着防毒面具开车去小区门口拿快递

1.25号下午

老公的预防病毒另类教育:

一个六岁、一个两岁半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坐在电脑前观看韩国片《流感》,一部致命感冒病毒大爆发的灾难惊悚电影,两个小朋友边喊怕怕边贱贱的坚持看完了。

三人坐电脑前看《流感》

看完后:不爱戴口罩的小朋友主动表示要戴口罩,不爱洗手的小朋友主动要求洗手……

看完后:病毒、传染、传播途径、隔离、疫区、万人坑、尸体处理、火葬……五斤全部无师自通。

我只想说,老公你太强!一部电影能搞定的事,你绝不多费口舌。

不能出门的假期

老公的日常:

对于“宅神”来说,“宅”是一件喜事。疫情期间,老公多了大块、完整的时间来学习,他求之不得。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他的屁股都定在电脑前,每天查询大量的资料和学习。

老公:我真是不能理解那些才几天不出门就受不了的人,这是多好的学习时间啊!牛顿当年就正是因为伦敦大瘟疫,学校停课,他反而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结果就有了“万有引力”的诞生。

我:人家牛顿才停课一阵子就研究出“万有引力”了,你都毕业十几年了,有研究出什么来了吗?

老公(尴尬的干咳两声):咳咳,我跟你讲别人的故事,怎么又讲到我头上来了?

6、我:草木皆兵型,防范措施一定落实到位,不怕得罪人。

描述我:

1.23号晚

我和老公密谋如何改变婆婆打算正月初三全家人去福清拜年的心意,老公说他开不了口,夸我有“心想事成”的能力,建议我上。

1.24号傍晚、年夜饭上

年夜饭

乘着大家吃得高兴,我提出了取消初三拜年的建议,公公认为不至于,没成想婆婆本人也有此意,一拍即合,公公默认。

顺便我在餐桌上也宣布了我和老爸商量的结果,今年我们家这边不走亲戚了。

希望公公婆婆那边,今年安排好的聚餐也都能取消。公公看我们表态坚决,也加入了支持的队列,答应取消一切聚餐活动。

事后老公继续吹、继续捧:老婆,你“心想事成”的能力真是越来越神了!

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小哲子,你可以退下了!

不能出门的假期

我的日常:

“宅”对我来说是“工作”,从全职太太到全职妈妈,我已宅家“工作”十余年,本人毕业于“家里蹲”大学,工作是“坐家”,笔名“居里夫人”。

“工作”日程表:

1、带娃、刷手机(刷着疫情,越刷越心焦)。

2、心里想象着要学的东西太多:保险、画画、芳疗、日语……结果鸡毛蒜皮的事情一堆,实际落地,一天啥也没学。

3、和老公抱怨:我效率太低、我不会安排时间、我焦虑时间浪费……

老公(调侃)说:你就是不会“享受当下”~~

总结(一脸认真):那我当下最想做什么呢?——是写作。

行动:那就对自己狠一点,每天无数次把自己从刷手机的不归路中硬生生拽回到写作的道路上来!真的是“手机虐我千百遍,我待手机如初恋”啊!

还是沉下心来写点东西吧!

7、五斤(儿子):担心害怕型,担心自己染上病毒,害怕失去最亲爱的家人。

8、六月(女儿):无知无谓型,知道害怕,但不知道害怕啥,啥叫病毒。

描述五斤、六月:

1.25号晚上睡前

自从白天看了电影《流感》,五斤晚上不敢自己睡小床了,如今我们四人相亲相爱睡在了一张床上。

睡前五斤哭着抱着我说:妈妈,我好害怕,我好怕被病毒感染,我好怕被隔离,我好怕你们都被我传染了,我好怕失去你们。

五斤:妈妈,我要我们全家人都能活一千岁,我要我们永远都在一起。

带有欺骗性的善良小暖男,每晚睡前总是甜言蜜语地扮演“妈妈的乖乖宝”。第二天白天自动变身“混世小魔王”。

六月无知无畏的年纪,看完电影说怕怕,转身就忘了。

我:什么叫病毒?

六月:就是冠状病毒、就是一个小女孩被关了又回来了、就是小区门口不能进了、就是会传染、就是我眼睛痛了……

一个两岁孩子脑洞大开所理解的病毒。

不能出门的假期

五斤、六月的日常:

每天睡到自然醒(快中午),去掉半天,就剩下午和晚上。

五斤每天常态就是看电视、打iPad游戏。有时兴起,玩玩乐高、拼拼高达、玩玩玩具,隔三差五被他爸爸叫去书房辅导他学习。

六月时常和哥哥抢电视、抢玩具、抢零食……

晚饭后,公公陪五斤下棋、玩锤子剪刀布,有时做做物理实验……

婆婆就逗六月开心、陪她玩游戏、时常逗得她咯咯笑。

有时倆小朋友也能一起玩得特带劲儿,比如齐心协力搬家,把客厅里所有的东西搬到我衣帽间堆成山;躲到我衣帽间玩躲猫猫;到冰箱偷东西吃;兄妹倆儿打拳击;两人搬椅子开火车;玩套圈圈……

和爸爸拼高达

和爷爷下棋

做物理实验

整理行李要远行

坐上专属列车去旅游

我们的房车可睡觉

我们的面具多丰富

我们在搬家

我们在打拳击

我们在套圈圈

这个小家是亿万家庭中的一颗小星,亿万颗小星聚成了一个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颗小星此时是那些守护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们想回却又不能回的家。

盼着你们早日平安回家呢!

声明:文章仅代表创作者本人或所属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机构。

关于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 证书验证

服务邮箱:rmzz@people.cn     服务热线:010-65363866(服务时间:工作日10:00-18:00)    创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