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战疫手记:来到武汉,我的六次流泪

作者 兵说

2020-03-20 09:33
投他一票
 

武汉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邵艳霞

“……保护好自己,待到凯旋的时候,我们再来接你们回家”,轰隆的机械声也掩盖不了空军运-20运输机机长对我们诚挚祝福的声音,一排一排的战士,也是即将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正满怀热情、昂扬斗志,飞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流泪了,那是感动的泪,是热烈的泪。

“团团会自己走路了”,这是来到武汉于我个人而言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女儿在我离开的第二天,就可以不用牵着,自己稳稳地迈开步子了,隔着屏幕都想牵一牵她的小手,想象她笑着朝我跑过来的样子,“团团,你要健康、乖巧,等妈妈回来陪你去春天的花树下,奔跑。”一遍遍看着视频中活泼可爱的孩子,我流泪了,是希望的泪,是想念的泪。

“让我来吧,别看我个小,我可以的”“就在这栋楼,今天居然走了两万步”。匆匆安排了驻地的住宿后,全体人员投入到病房建设中,其中有领导们不眠不休的总体研究部署、细致周到的决策安排,也有队员们的合理分工,新老搭配。此时的病区就是自己的家,每名队友都全力以赴、细心装扮她,搬运物资、打扫卫生、效能装饰一样都不落下。他们不仅妙手回春,也能巧手绘明天,病房很快被建制成了能与新冠病毒作战的坚实堡垒,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稳固堡垒中的小小螺丝帽。连续作战不到96小时,我们将一无所有的病区打造成了能收治患者的标准隔离病区,并顺利完成了第一批患者的入院收治工作。肩上扛着重担,脸上却笑容灿烂,目睹这样的情景,我流泪了,是感怀的泪,是赞叹的泪。

“放心,我们在一起,放心,有我们在”“病毒不走,我也不走”“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永远在一起”,这是病区接诊病人前,医护人员们抽空为患者们准备的温馨见面礼,深深的祝福,坚定的决心,刻画在这面心语心愿墙上,是希望医患一家亲,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我流泪了,是感激的泪,是欣喜的泪。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白衣天使们,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健康平安回家”,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各大病房内,这样的感谢和肯定不乏。收治患者的第一天,我们病区就建立了医患沟通群,能最全面的解决患者的困难,包括治疗上的和生活上的。感谢患者朋友的信任,请相信我们齐心协力,真心相向,一定保你们安然无恙。每每在群消息中读到这些肯定和关怀的信息时,我都忍不住流泪,是感谢的泪,是信心满怀的泪。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是我来到武汉听到的最多的问候语。许是人性在遭遇危难之时,迸发出它最柔软最真诚但也最有力,最让人难以不管不顾的一面。接线员、送饭师傅、司机、门岗、维修工人……偶遇的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报以最诚挚的关心、感激和敬佩,感动和美好无处不在,这样的武汉,怎能不想好好的拥抱她,不止一次的泪目,是感伤的泪、心疼的泪。

靠着车窗,望向窗外,那是凌晨下班回营地路上,肩并肩的三三两两,以前他们是同在医院上班但几乎见不着面的陌生人,现在却成为最好的朋友,最贴心的队友,一起走进“红区”战斗,出来便是生死之交的战友,不管我们泪眼相向还是笑声相迎,都将成为我生命中珍贵的回忆。尤记得数日前,从武汉天河机场到营区途中,我也这样靠着车窗,望着窗外萧瑟一片,经历自己第一次来武汉的震惊之感,心中叹息:武汉人民一部分在家中惆怅眉眼,一部分在医院愁苦沸腾,还有一部分在各个岗位与全国同胞一起抗疫。这俨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往往打仗出英雄,战时见真情,这座城市因为这场瘟疫显得虚弱无力,她冷清却不孤单,有无数双手,正为她注入复苏的力量,所以,此刻的武汉,比任何时候都有温度。

有人说中国人只会用“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来鼓励同胞,我想说,真正的民族脊梁,在风浪、雨雪中挺立,无需粉饰,无需润色,一直有希望、永远有力量!

("西南医院"授权发布,整理:屈德意,图片:邵艳霞,编辑:屈德意;审稿:罗 晓)

声明:文章仅代表创作者本人或所属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机构。

关于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 证书验证

服务邮箱:rmzz@people.cn     服务热线:010-65363866(服务时间:工作日10:00-18:00)    创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