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搬到底,山东好汉为什么总这样“犟”

作者  西魏遗少

2020-03-23 11:27
投他一票
 

支援湖北抗击疫情,14亿人民都在出力。

一方水土一方情,各有各的特色和担当。

山东因“搬家式”暖心支援一度成为典范。其实这只是山东性格的外在表现,山东人性格的内在特点是什么,两个字是“倔强”,一个字是“倔”,或者“犟”。

外地人如果有至交的山东朋友,你肯定已由惊诧感叹到了习惯自然的阶段。山东人彼此之间呢,这里没有最犟,只有更犟,哪怕他们是父子或兄弟。

若说朴实厚道,齐鲁、燕赵、三秦、巴蜀和中原等很多地域都可用来概括。但若说“犟”,只有山东,没有之一。

还说抗击疫情,“搬家式”支援一走红,全国人民鼓掌,有兄弟省份表示不理解。眼瞅气氛烘托到这里了,那山东人就非得来个搬家,谁也拦不住,每天大葱大蒜向湖北启运,到现在还坚持向黄冈送馒头。黄冈人民不爱吃,那山东医疗队自己吃。

山东人的“犟”有时不讲情理,即使错了也固执己见,撅着嘴又拉着脸。此时的山东人没有恶意,只是这种“犟”已融入血液里。

山东人的“犟”,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发源于良心深处,动机公正庄严。

山东人为孔孟之乡,但历史上未出过皇帝,也少有宰相,相反出了很多绿林好汉。山东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比较多的省份,隋末瓦岗寨起义,唐代黄巢起义,宋代梁山聚义,清代义和团兴起,这些好汉都带有“犟”的印记。

历史剧情有时容易反转,山东的响马和山贼最后被誉为好汉,这是因为山东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瓦岗主力最终投奔李世民,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梁山人马选择招安,义和团选择扶清灭洋。

山东人的“犟”成就好汉美名,人们喜欢的程咬金、李逵都长相粗犷,疾恶如仇,又都忠心耿耿,这是一种复杂性格的“犟”,很难表述某种核心立场。

山东人的“犟”,源于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顺理直言。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山东人和其他地域一样,也都想当官,却不善做官,山东人就这么直来直去,无所顾忌,自我得意,其实在官场上往往到处碰壁。

典型的是辛弃疾,一身肝胆才气,却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非典型的是蒲松龄,这位山东大汉实在有趣,贫穷限制不了想象力,坚持用鬼怪故事展示自己的磊落之气。

山东人“犟”的前提,是有己见有主见。山东人都觉得自己是圣人后代,喜欢在人群中“论理”。但最后论出名堂的不多,季羡林是山东临清人,饱读诗书,学界大儒,季老有资本“犟”,所以他解读印度古代语言时,谁都不能插话。

山东人的“犟”,是与人为善、诚心相待、憨厚坦率,彼此一语不合,立马反唇相讥,导致话题没法接续。这种合而不同,不影响后面互相敬酒,这里又会转化成谁先喝醉的“犟”。

山东人的“犟”,还表现在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常讲一句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家在山东”是山东人的一种底气,也是山东人的一种执念。

假如有人对这里进行地域黑,可能会犯天下大忌,天南地北山东人,官做大的不多,精英群体却不少,他们彼此之间可以“犟”,但绝不允许外人过来“杠”。

山东人的“犟”,在交际上比较简单,生死之交一碗酒。山东人性耿直、讲义气、重朋友,常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所以山东人对待朋友崇尚诚信,敢于担当,海尔老总张瑞敏当时拿起棍子砸冰箱,就是这个例子。

山东人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底蕴却不善于辞令。只有论酒量的时候,才意气飞扬,武松景阳岗连干数十碗,照过不误,看着豪迈无比。那是武松喝高了,“犟”脾气上来了。

山东人的“犟”,有着吃苦耐劳,安贫乐道的意蕴。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自得其乐,谁说他不幸福就跟谁辩论。山东人可以吃苦,但不太爱冒险,喜欢稳坐家中炕头吃煎饼。如果不是国家动员,恐怕闯关东的不会是山东人。

山东人的“犟”,在饮食习惯上更为明显。纵观八大菜系,川、粤、苏、浙、闽、湘、徽,都是清一色南方菜系,唯一剩下的就是鲁菜,成为北方菜当仁不让的代表。

山东人绝对重口味,铁锅伴大葱,手里剥大蒜,看山东烹饪手法,炒、熘、爆、扒、烧,多么高调、豪迈、粗犷啊。讲什么精致细腻、用料严谨、糖醋清炖,端一边去吧,咱们不吃、不吃。

抗击疫情,山东医疗队自带馒头,吃不惯南方米饭。看着那巴掌大小的青花瓷碗,闺女心里这个打鼓,能吃饱吗?

山东人的“犟”,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好汉情怀,可说是先天禀赋,也可说是后天修养,反正就这孔孟之乡熏陶影响。孔子提倡仁,孟子崇尚义。仁爱与正义,是齐鲁传统文化的不朽精髓。

山东人的“犟”世代相传,在于其奉守“忠义信勇”,对国家至忠,对父母至孝,对朋友至诚,这是山东性格的核心力量,也是山东好汉的鲜活形象。

山东自古讲忠义。刘邦建汉初期,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招降田横,田横见到刘邦,还没谈话,就当场自刎,跟随的兄弟也即刻自刎。后方500将士得知后,皆自刎。郑成功《复台》云:“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龚自珍《咏史》写道:“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山东人的“犟”,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东汉末年,曹操凭借数万青州兵打天下,那时的青州兵是最为精锐的部队,有名的宛城之战、官渡之战,都是以青州兵为主力。

抗日期间,乐陵人宋哲元将军率以山东子弟为主的29路军,死守喜峰口,全体人员腹背受战,孤立无援,最后以大刀与日军死磕,齐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全国人民被29路军事迹感动,举国同唱《大刀进行曲》。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野,主要就在山东区域,歼敌数量占全国第一。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共征兵100余万,其中山东征兵28万。

截止目前,每年征兵数量中,山东人占比百分之十,比例属全军最高。三军仪仗队中山东兵最多,代表陆海空三军的军旗手及护旗手,一度全是山东汉子。这不仅靠长得帅,还得“犟”,有种不服输的劲头。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山东人的“犟”,还体现在孝道上,现在山东各大医院,经常看到四五十岁的汉子背着老娘,挨个诊室拿药。扶着走?那是坚决不行,哪怕是个头疼脑热,也得背着。我在娘怀里长大,娘在我背上老去。

《二十四孝》中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10个。母爱无私而伟大,言传身教,上行下效,所以才会养育出山东好汉。李逵上了梁山,不管不顾,唯独惦念家中老娘,冒着生命危险回家接娘,结果遇上老虎不长眼,好汉红着眼连杀五虎,还我娘的命来。

军旅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九连连长梁三喜是典型山东兵,勤劳克己,敦厚善良,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而牺牲。他牺牲时没有豪言壮语,只留下一张血染的620元账单,遗言中叮嘱家人一定要还。

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得知唯一的儿子牺牲后,带着儿媳玉秀卖了自家养的猪,加上烈士抚恤金,为儿子还债。梁三喜因救赵蒙生而死,但三喜欠人家钱,大娘依旧归还,必须收下。他可以救你的命,但不能欠你的钱。

梁大娘和三喜都很“犟”,这就是山东人最在乎的人格尊严,这是山东人恪守的精神底线。梁大娘以母亲身份来到部队,什么都不索取,就是接儿子回家,替儿子还债,看到梁大娘和抱着孩子的儿媳,所有人不禁潸然泪下,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向大娘列队敬礼。

山东人的“犟”,就这么有情有义,这已成为山东人性格的代名词,这里面有忠义、正直、勇敢、厚道、诚信等很多内涵。

如果遇上山东人的“犟”,请不要在意,他们一贯这样,且不分男女。

声明:文章仅代表创作者本人或所属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机构。

关于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 证书验证

服务邮箱:rmzz@people.cn     服务热线:010-65363866(服务时间:工作日10:00-18:00)    创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