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 习近平吉林考察反复嘱托这三点

2020年07月25日13:03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调研,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了农业生产情况,并多次提到农业现代化。

稳住农业,是总书记牵挂的大事。实现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是总书记的心愿和期盼。

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农村,是我国农业走出困境、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肥沃的土地是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包括推进土地保护,也是总书记心中的不变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吉林考察时说:“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你们现在秸秆还田覆盖,摸索的这种梨树模式,值得深入地总结,然后向更大的面积去推广。”

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保护黑土地只是总书记强调生态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用4个“更”为吉林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下目标。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来到了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美誉的查干湖。在查干湖,看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粮食也要打出品牌”……回荡在黑土地上的每一声叮嘱和慨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如一的坚持。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四平市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听取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合作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加入合作社成为越来越多新时代新型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在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习近平重点了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等情况。习近平说:“今天到这儿,主要来看农业合作社。这件事情,对咱们国家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县情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平缓,适于机械化操作,黑土地得天独厚。在这个基础上整个农业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在你们这都体现出来了,这个很好。”

对于农民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考察中作出重要指示,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出过明确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曾指出:“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此次吉林考察,总书记指出,“走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我们要总结经验,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这些农民合作社产业分布广泛,已经成为组织服务小农户的重要载体、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带领农户增收致富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机械化、专业化,走出了一条当地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既解决了土地零散问题,又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黑土地上的农民们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习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让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铺路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铺路。让农村真正做到振兴,农业切实得到发展,农民切实富裕起来。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为“三农”加了发展引擎,为百姓添了无限憧憬。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曾多次强调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其根本目标还是建设宜居、文明、美丽、富裕的乡村,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落后的面貌。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现代化。在此前赴东北考察时,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他殷殷嘱托,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动情回忆起当年梁家河乡亲的期盼:将来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他说:“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打造好,作为民族复兴的“三农”篇章绘制好,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 (曲源)

(责编:曲源、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