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高报告,这些点你注意到了吗?

方经纶 朱江 实习生王启臻 李世瑾

2023年03月10日12:38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今年的两高报告亮点多、成绩实,紧扣民生关切、回应民生痛点,彰显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与力度。

“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核心是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来进行改革。”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告诉人民网“强观察”栏目。

践行司法公正,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

司法公正是民心所向,也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希望所在。

据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介绍,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展开,报告中有名有姓的司法案例达到98个,点到了160多处数据,达历史最多。

在加强人格权保护方面,最高法工作报告列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例如,在自家门前安装可视门铃却无意间拍下邻居进出录像,法院判令予以拆除;在餐厅就餐被强制要求扫码点单并收集个人信息,法院判令停止侵权并删除客人信息。

徐茂玉表示,人民法院通过这一系列的司法政策和公正裁判,让人脸安全得到保障,隐私安宁免遭侵扰,名誉荣誉不被诋毁,人格利益更受重视,让人的价值、尊严受到法律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此外,两高报告连续多年不避冤错案件。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依法纠正五周案、张玉环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26件53人。“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检察官既是犯罪追诉者也是无辜保护者。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对10件原判十年以上的重大冤错案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均改判无罪。

“冤假错案在整个国家裁判的几千万案件里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的,但是一个错判,一个冤假错案,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因此务必要重视。”焦洪昌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看来,防范与纠正冤错案件的深入推进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公平正义的持续追求,通过对冤错案件的纠正与追责,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反向推动了司法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愈发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今年两高报告21次提及 “知识产权”,去年为17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尤为重要。”焦洪昌表示,作为创新的动力,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违法行为得不到惩罚,会打击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动摇坚持创新的理念。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19.4万件,同比增长221.1%。最高检工作报告表示,五年来,人民检察院2022年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犯罪1.3万人,比2018年上升51.2%。

程雷表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将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和创新发展。在检察院方面,我国建立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综合履职机制,体现了检察机关服务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今年两会,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建议,在试点基础上及早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以此解决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运作的法律基础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

坚持司法保障民生,公益司法保护不断推进

民生无小事。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五年来,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案件2224.1万件。

“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其指导思想一定是要保障民生、建设法治社会。”焦洪昌表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具象化体现,就是要通过司法机构把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扎实地落实。为做好民生相关案件的工作,司法机构不仅需要通过加强司法解释,对涉及到的民生案件进行指导,同时,也要进一步发布指导案例、加大执行的力度,要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法律的保护。

最高检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公益诉讼”,如何解读公益诉讼对我国司法保护的促进作用?

“公益诉讼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司法改革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程雷指出,过去五年间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机构单列运行后,公益诉讼的法律授权领域逐步扩大,在环保、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等近年来民众关心的热点领域都发挥着公益守护人的重要作用,极大丰富了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责编:方经纶、贺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