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走访百名重庆人 记录百姓“中国梦”--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专题>>2013人民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团队招募

大学生走访百名重庆人 记录百姓“中国梦”

2013年08月02日14:53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队员在田间向村民做调查问卷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希望残疾的儿子好好活下去”, “我想学到技术后回家创业”……7月4日至20日,由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组成的“传媒之眼”社会实践公益队,作为“人民网公益团队”指定队伍,以“中国梦·幸福梦”为题,利用镜头和笔记录下重庆一个边远小镇——北碚歇马镇里100名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状态,形成100张 “山城百姓心中的梦想与期待” 组图。

“梦想需要一代代接力完成”

7月4日,骄阳似火,在2012级新闻传播方向研究生杨季钢队长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重庆北碚机械曲轴有限公司。

车间里,轰隆隆的机械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身着蓝色工作服埋头干活。在加工车间里,一位老师傅正借着灯光仔细检查机器运转情况。

他是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德文,初中毕业,18岁进入了歇马曲轴厂,至今已有25个年头。谢德文告诉同学们,当时自己只有初中文凭,因为深知自己知识技术欠缺太多,因此尽管上“三班倒”很辛苦,依然坚持每天阅读技术书籍,不断提升自己。

如今,谢德文因为踏实肯干、技术过硬获得了“重庆十佳农民工”等一系列荣誉,“学习、工作都不能好高骛远,只有脚踏实地,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实现梦想。”谢德文告诫大学生们。随着公司的成长,谢德文自觉知识又跟不上了,现在他希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读书的女儿能留学德国,带回更多先进环保的理念,让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外。

“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7月8日,在北碚区歇马镇滩子口社人和村,同学们走访了不少村民。

郭世菊老人今年72岁,子女都在北碚打工,家里只剩下自己和老伴。郭世菊的家位于绕城高速路入口不远处,因为拆迁才搬到现在的位置。“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坯房,拆迁以后给了我们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现在都住进二层的新楼房了。”郭世菊指着附近村民崭新的楼房说。据了解,郭世菊老两口现在每月共有1810元社保,还有每月土地出租的1000多元租金。

“孩子们老是要给我们钱,我告诉他们不用,政府对百姓的政策好着呢,我们不愁钱花。”郭世菊老人笑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只希望子女都好,九十多岁的母亲健康长寿。

郭世菊的邻居李世珍,是一位84岁的老党员。孩子们都在外工作,身体硬朗的李世珍便每年都和老伴出门旅游。“我们去过四川、江苏等地,接下来想去首都北京。”李世珍说,现在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自己和老伴都身体健康,希望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每个人都积极努力地生活,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7月10日,是歇马镇赶场的时间。人来人往的市场中,一位大婶正带着一个目光呆滞的年轻男子,热情地招呼顾客买包。

原来,56岁的杨永红有一个患有先天智力障碍的儿子。丈夫在孩子一岁多时就离开了家,27年来,杨永红一个人带着“傻儿子”四处打工、摆摊,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尽管每个包只能卖10元至30元,收入不多,但杨永红很知足。每天傍晚,杨永红还会去跳坝坝舞。

“虽然儿子有残疾,但我不会放弃他。我希望他能够自立自强,好好活下去。” 杨永红告诉同学们,只有自己心态好才能和儿子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努力向上,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同样,在歇马市场,24岁的的王力是一家蛋糕店店员,和店铺老板一样同是湖北荆州人。“歇马镇的治安和环境都不错,我想趁年轻攒下一些积蓄,然后回家开一家自己的店。” 王力王告诉同学们,自己正在学烤蛋糕的技术,希望能实现创业的梦想。“我不懂得中国梦,但是我想中国梦应该是让中国人都富裕的一个梦,我希望它早日实现。”小王笑着说

在一周多的时间中,实践队走进数十家企业、工厂生产一线、走进农户家中、与街头小贩、一线工人、外来务工者等数百名普通百姓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梦想。并给每个被访对象拍摄了生活或工作照,这些图片被打印出来回送给被访者。同时他们还结合专业技术知识,将所有受访者的照片拼在一起,合成了“百图”展,开学后将在北碚区进行梦想宣讲与展览。

半天捡了20公斤垃圾

就像晴空不会永远万里无云,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遭遇过路人对他们的质疑。

7月10日一早, 27名大学生按计划来到歇马镇梁滩河边志愿捡垃圾。队员们带着火钳、手套、垃圾袋等物品,用了一上午时间将靠近桥体的岸边垃圾捡拾完了,塑料、泡沫、口袋、瓶罐等垃圾装满了8个大垃圾袋,重量总共约20公斤。

出发前,队员们了解到流经重庆主城多个区的梁滩河是嘉陵江的支流,也是主城14条次级河流治理当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整治,尽管河水变清,但河的两岸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瓶罐、皮鞋等生活垃圾。同学们便决定在搜集百姓梦想,进行生态调研的同时,举办这次的公益捡垃圾活动。

大学生们在河边的行动引起了路人的注意。“路过一个婆婆的家门口,她问我‘你们这些娃儿是莫得耍事来捡啊?’(重庆方言)”杨季钢说,“听了有些受打击。”随着越来越多的路人驻足观看,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虽然觉得憋屈,但队员们只当没听到,埋着头在烈日下继续捡垃圾。

接近中午12点,记者赶到现场,一名在岸边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开始想到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娇生惯养的多,可能捡一下就走了,图个好耍。后来看到岸边的8袋垃圾,才晓得他们是认认真真做了件好事,值得表扬!”

认真做些实在的事 早晚会被认同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李海峰说,因为社会上有一些作秀现象,导致老百姓对不少公益事业感到抵触,所以出发前,每个学生都做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很多人可能想做公益,但又担心舆论,其实先不要想这么多,认真做些实在的事,早晚会被认同。”

接近半个月的实践活动结束了,一路上遭遇过质疑,面对重庆每天38度的高温,队员们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百姓记录了他们的梦,为他们带去环保知识,歌舞表演。“特别是走的时候,在出歇马镇的那个路口,遇到一位当地瓜农,热情招待我们吃西瓜,还一直让我们留下来多住几天的时候,感觉一阵暖流一下充溢眼眶,一切都是值得的。”

“尽管老百姓们的梦想很平凡,但他们的乐观奋斗,让大家非常震撼,感觉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梦想。”大二学生谢洋洋深有感触地说。(实习生吴一意)

推荐阅读:

人民网全国大学生公益团队招募活动专题

【实时播报】全国大学生公益团队图文直播

【媒体关注】复旦团队进藏支教遇暴雨 被困5天

大学生支教公益团队爱心募捐活动日程表

(责编:姚治国、张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