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把更多财力投向研发,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是众多跨国公司明智的做法,而巧借外力促进研发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我参加过的“默克雪兰诺创新杯竞赛”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默克雪兰诺创新杯竞赛”由世界著名药企默克雪兰诺公司从2011年起开展,是一个面向全球生命科学和工商管理研究生、旨在把学术理念创意转换为商业计划的竞赛项目。每年世界各国数以百计在读的生物、医学、生物科技、生物信息、药学及相关方向的硕士、博士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生报名参加。每位报名者只要提交近期学术研究的简单描述和希望在哪个领域提供创意,就有机会入选。

  创新杯竞赛夏令营在默克雪兰诺公司的母公司默克公司总部所在地德国达姆施塔特举行。参加决赛的竞争极为激烈,最终入围的只有30人。我在2013年有幸成为入围者,并和其他4名团队成员一起进入决赛,赢得大奖,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场思想激荡的盛宴。竞赛中,无论对手的激情多么高涨,言语多么尖锐,双方如何争持不下,唯一裁判的基础是科学和真理,而不是年资、学历或曾发表过多少论文。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已年过七旬,满头银发,但仍怀着饱满的激情参与年轻人的讨论和辩论。这种开明的环境让参赛者头脑在毫无束缚的空间中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激情得以尽情挥洒,各种新奇的点子、方案层出不穷。思想碰撞迸发的火星,可能一闪而过,也可能熊熊燃烧。团队成员之间既是对手,更是合作者。争执不下,就到林间小径走走,呼吸清新空气,看看一树繁花,冷静下来继续讨论。在最终的方案里,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完美达成整个策划。

  “默克雪兰诺创新杯”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如何把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可操作的、性价比最佳的商业方案,正是竞赛的精髓。既要天马行空有创意,又要实际可行接地气。知易行难,有多少好想法、好方案往往就差最后一公里而无法接驳通衢大道。可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举办竞赛是双赢之选。2013年,默克雪兰诺以“创新引领生活”作为公司新口号,将“创新”视为企业文化的生命。它深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道,跳出条条框框,举办具有独创性的竞赛,以吸收当今最活跃的青年人中先进学术前沿和商业结合的思想。而在学术象牙塔的学子,通过参赛,能汲取到许多在课本和实验室里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知识,了解到世界一流药企的运作方式和研发流程,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策划,本身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练。

  近年来,尽管德国经济略显疲态,但仍为欧洲经济“领头羊”,其制造业仍是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究其原因,一是拥有庞大的素质优良的技工队伍,二是以研究创新作为各个领域深入发展的最大推力,创新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的“默克雪兰诺创新杯”因为其独特性,在2014年获得德国概念大奖。从今年开始,创新杯大奖金额翻番,以鼓励更多青年踊跃参赛。

  当前,中国大力提倡以“创新驱动”代替“跟踪模仿”,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市场机制下,企业的自主行为尤为重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最知道要研究什么,研发如何与市场、商业相结合。目前,国内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国内“人口红利”渐消之时,如何挖掘“人才红利”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借外力为己所用的例子,中国古已有之,如战国时代的“客卿”;唐太宗见科举新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剔除其中的糟粕,确有值得借鉴的可取之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3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