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2018年05月10日17:09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意识、民族文化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关系。作为宗教祭祀场所的寺庙、宫观、教堂,从建筑、美术、音乐、民俗等方面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门头沟千百年来一直是京畿重地,是农耕、游牧、渔猎文明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带。多种宗教在这里留下踪迹,特别是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传统信仰,乃至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西北部,与108国道相连。它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潭柘寺原名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之后寺名多次更改。明代时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岫云禅寺”。因为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之为“潭柘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地处平原与山区交界之处,西倚极乐峰,南依六国岭,北邻石龙山,东望北京城。寺院坐西朝东,海拔300多米,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深蕴厚重的宗教文化内涵,兼具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汉传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时也是京畿腹地一处声名远播的名胜。

戒台寺原名慧聚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朝末年,佛学大师智周和尚因厌倦了尘世喧嚣,于是来到慧聚寺隐居静修,并整修和扩建寺院。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圆寂。智周和尚对寺院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后世尊其为戒台寺的开山祖师。

灵岳寺

灵岳寺坐落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的山前坡地,创建于唐贞观年间。灵岳寺保存格局完整,是门头沟西部深山区最大的寺庙。寺院坐北朝南,虽体量较小,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厢配殿和钟鼓楼等殿阁楼宇一应俱全。全院方砖铺地,形成了一处完整的四合院。天王殿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手法。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样式,檐下双昂五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

仰山栖隐寺

仰山栖隐寺位于妙峰山镇樱桃沟村北的仰山上,始建于唐末,初名“仰山院”。辽代时仰山院扩建,改称为栖隐寺,是当时编印《契丹藏》的重要场所。金代,金章宗不仅赐钱造像、修缮殿宇,而且多次前往进香礼佛。当时金章宗在中都以西建“八大水院”,作为自己游玩时的行宫。栖隐寺就是当时的“八大水院”之一,名为“灵水院”。当时栖隐寺的住持是万松行秀大师,他是曹洞宗的领袖,后来被尊为当时中国北方佛教的领袖,在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三家店龙王庙

三家店村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顶端。龙王庙在村西头,坐东朝西,面向永定河。龙王庙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据庙内清顺治二年(1645年)碑文记载,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山西人侯印迁居到此,购买了一片河滩地,通过引永定河水灌溉和辛勤耕耘,使这片荒河滩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为了感谢永定河的恩惠,他发起募捐,兴建了“龙兴庵”,供奉龙王和永定河神。此后,侯姓的后人多次对龙王庙进行修缮。清乾隆七年(1742年),龙兴庵改称龙王庙。

潭柘寺中的一座佛塔

门头沟主要寺院祠庙分布图

潭柘寺的帝王树与配王树

潭柘寺中的二乔玉兰

雪后的戒台寺宝顶

雪浴戒台

戒台寺松抱塔

灵岳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建筑形制亦非常罕见

永定河龙王庙内景

龙王庙壁画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