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百鱼宴

2018年05月10日14:26  
 

湖州河道交错,又联通太湖,渔业资源丰富,是池塘养鱼的中心区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弃官后偕西施泛舟五湖,在长兴、德清一带隐居养鱼,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养鱼专著《养鱼经》。三国时建业(今南京)人杨俊成从长江采集鱼苗,在菱湖查家簖村最早人工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成为掘池养鱼鼻祖。湖州先民发明的桑基鱼塘生态养殖模式,书写了“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的美丽故事。

作为鱼米之乡,捕鱼、吃鱼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中心,菱湖早在唐代就有“水市”之称。市中心鱼巷口是曾经最热闹的鱼市场。船舱里鱼种类繁多,白鱼、银鱼、白虾被称为“太湖三白”,湖虾一入锅即曲身弯腰被称为“弯转”。临河人家只需在窗口喊一声“白鱼一条”或“弯转一斤”,从楼上吊下一只竹篮,起落间就完成了买卖。迎着晨曦而往、披着暮色而回的湖州渔家船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期盼,也留下了做鱼秧、祭塘、拜塘头五圣、吃鱼汤饭等许多风俗。中国鱼都菱湖数万养鱼技师纷纷走出家门国门,渔技传遍天下。

湖州人特别会吃鱼,也特别讲究,有“无鱼不成宴”之说。因为讲究,所以鲜美,鲜美到把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给迷住了。隋唐时湖州人用盐和酒糟腌制的“鱼鮓”因肉质鲜嫩被征作贡品。张志和、杜牧、皮日休、司马光、张先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湖州吃鱼吃出了诸多传世诗篇。尤其是苏轼,还未到湖州,就耳闻“吴儿脍缕薄欲飞”而心向往之了。到了湖州,面对肥美太湖蟹的诱惑和魅力,竟成了以诗换蟹的馋太守:“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团尖”。

湖州人最会做鱼,天天变花样,日日见新招,普通的鱼被做成了艺术和文化。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百鱼宴”更是把湖州鱼做到了极致,“到湖州去吃百鱼宴”成了上海人的旅游口号。百鱼宴突出鱼种多、变化多、口味多,通过炸、溜、爆、炒、煎、蒸、烩等烹调术,加工成全鱼、鱼丝、鱼片、鱼丁、鱼条、鱼卷、鱼茸、鱼圆、鱼羹等500多种菜肴,刀工精细,色香味俱全,每一道都如同一件精湛的艺术品,在国内外屡获金奖,被誉为“中华烹饪一绝”“中华美食之最”。

 

中国鱼都菱湖青鱼干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