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戏:老戏新生的典范

2018年05月11日13:46  
 

布依戏,布依语称为“谷艺”,也叫“土戏”,是流传于南盘江沿岸册亨县、贞丰县、兴义市等布依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的布依族乐曲,是在八音坐唱、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布依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表演形式引入,到剧目移植完善成为布依戏,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早期的哑面、打老摩等形式,很早就在南盘江畔的布依村寨中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汉文化的影响,从原来比较纯朴、粗犷的风格渐变为以悠扬、婉转和缠绵为特征的艺术个性,反映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同时也为各族群众所欢迎。

布依戏的剧目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三大类。

传统剧目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代表剧目有《卜当》《四妹夫》《看山穿》《胡喜与南祥》《布坝德》《罗细杏》《六月六》《人财两空》等。演传统剧目时,唱词、道白皆用本民族语言,这是布依戏的基本特色。

布依戏传统剧目剧照

移植剧目是将其他剧种的剧本改编、移植上演的,也有根据《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以及其他历史小说改编的剧目。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精忠传》《武显王闹花灯》《陈世美不认前妻》《二下河东》《过五关斩六将》等。这些剧目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已日趋民族化,形成布依戏移植剧目的特色。演出移植剧目时用“双语”演出,即道白多用布依语,唱词多用汉语。

现代剧目是新中国成立后各布依戏班(队)创编的反映布依族人民的新生活、新思路、新风貌的戏剧作品,这些剧目有《三妹回娘家》《赌钱哥》《打草鞋》《光荣应征》《兄妹学文化》等。

布依戏现代剧目《谷艺神袍》剧照

布依戏的音乐曲调,起源于“摩公调”,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了南盘江流域的民歌、“浪哨腔”和“苦调”,继而又吸收“八音坐唱”的一些曲牌,形成“起落调”“灯调”等。其伴奏乐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牛骨胡、葫芦胡、月琴、竹笛、勒浪、木叶、唢呐、包包锣、刺鼓等。布依戏表演行当分为“三旦七生”,即:小旦、老旦、武旦,小生、老生、文生、武生、大王、差官和丑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在黔西南州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布依戏坚守者们在布依戏的继承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作出了大型现代布依戏《谷艺神袍》,并将之搬上舞台,获得了极大成功。

黔西南的布依戏,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