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辽阳鼓乐

2018年05月11日15:43  
 

辽阳鼓乐历史悠久。在辽阳汉墓出土的彩绘《百戏图》壁画中,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同时绘有一支现场吹、打、弹、唱的伴奏乐队,其中可识别的乐器包括葫芦笙、木鼓等。这证明,至晚在汉魏时期,辽阳地区就已出现鼓乐活动的雏形。最早的辽阳鼓乐仅是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辽阳鼓乐在明末清初逐渐兴盛,至清代中叶趋于成熟。

辽阳鼓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鼓乐”项目的一个派别,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加打击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以吹为主,吹打并重,具有高亢、古朴、悠长等特点,带有鲜明的东北特色,主要用于婚丧、祭祀等各种民俗活动。传统鼓乐班一般为6~7人,演出一般有“坐棚”(坐堂)、“走路”(行乐)和“对棚”三种形式,如果是对棚演出,每个乐队还要增加一至二人。

辽阳鼓乐的主要吹奏乐器有大唢呐、小唢呐、笙、单管、双管、吹咔乐件等,打击乐器有堂鼓、小镲、包锣、乐子等。以六人组成的乐队,全套乐器一般有:大小唢呐两支,堂鼓一面,小钹一副,乐子一个,包锣一面。婚事用小唢呐和堂鼓、小钹和乐子,丧事用大唢呐和堂鼓、小钹、乐子、包锣。鼓乐演奏员一般都有自己专长的演奏乐器,大多兼长其他乐器,对吹、打、弹、拉及吹咔戏等技艺都要学习。

辽阳鼓乐演奏曲目主要分为汉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锣板曲四大类。据专家考证,大多数乐曲采用的是元、明、清时期的小曲曲牌,如《哪吒令》《江河水》《雁儿落》等。有的曲牌直接采用了民间小调,由古老的民间歌曲演变而来,经过长期演奏,已经器乐化了,而且哪些曲目在白事中演奏,哪些曲目用在红事上,都有严格规定。

辽阳鼓乐曲调古老,结构严谨,自成体系,不同乐器演奏的风格也各具特色。用大唢呐演奏的曲目风格质朴,不重华丽,气势磅礴,深沉而厚重;而小唢呐演奏的曲目则欢快活泼,喜庆火爆。在演奏技法方面,辽阳鼓乐通过巧妙地运用加花、填字、减字、换字、借字等变奏手法,使曲调在旋律、节奏、速度、调性、调式上发生变化,更加悦耳动听。

辽阳鼓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灯塔市王家鼓乐班(班主王洪革,外号“王麻子”)曾随我国吊唁团前往苏联进行悼念演奏。1988年,刘家鼓乐班刘永庆和刘宝善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双获优秀表演奖。1997年,应香港“华艺”邀请,辽阳鼓乐艺人王长世随辽宁民间鼓乐团赴香港演出。辽阳鼓乐现在主要分布在辽阳太子河区王家镇、沙岭镇和辽阳县的刘二堡镇、穆家镇、柳壕镇等地。鼓乐艺人以拜师授徒的方式传承技艺,并以师徒为纽带关系组团表演。

辽阳鼓乐之唢呐

 

辽阳鼓乐之堂鼓

 

在白塔公园进行的辽阳鼓乐演奏活动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