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药王山风景区

2018年05月15日15:44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东部,古称“风孔山”“磬玉山”“五台山”。面积4平方千米,海拔812米。山上五峰拱峙,古柏参天,庙宇鳞比,碑石林立。因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故被后人尊为“药王山”。

    药王山集医、道、佛、儒于一身,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天然氧吧,为养生保健之福地。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药王山庙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药王山地处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位于桥山山脉南端,宝鉴山之尾。漆水、沮水绕耀州城在山的西南角汇入石川河。

    药王山在宋代称“北五台山”,是为和长安(今西安)之南的南五台山区别。五台山的5个山峰各有其名,据《耀州华原县五台山真人祠记》碑载:“五台山峰回环相望者有五……东曰‘瑞应’,南曰‘起云’,西曰‘升仙’,北曰‘显化’,中曰‘齐天’。”在五台的嵯峨互联构造中,5座山峰被一条深壑割裂,由通元、遇仙二桥相连。沟北为显化台,其余四台相连于东南部,这种结构神似人的手掌,拇指居北,四指列南,朝天抓拢。道家认为药王山心抱太极,鼎立乾坤,可聚合天地之气,演化五行生克,是一个天然的练功道场。

    药王山风景秀丽,气势壮观。山高而不险,其势不凡,远望如在云际,其风骨自然,得天独厚。蹑立其巅,但见五峰互拱,顶平如台;通元、遇仙两桥飞架,涧深难测;老柏盘错,清风徐来;庙宇鳞比,石阶通幽;游人络绎,香雾氤氲。俯察郡城,落星塬与步寿塬相间,二水汇流,锦阳川如绣带般舒展,铜川新区和耀州区街景,尽收眼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宋塔高耸,暮鼓晨钟,其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药王山的岩石是优质的石灰石,具有纯、硬、脆等特点,古人便以此石制作工艺品、乐器、祀器等。在唐代,用磬玉石制作的“华原磬”因音质清纯素雅,广泛用作宫廷庙堂的打击乐器,取代了“泗滨石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华原磬作有赞美诗篇,其中有“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的名句。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有信徒在药王山利用磬玉崖石雕凿佛像,闻名于世的药王山45尊摩崖造像即发端于此。

    药王山的柏树林蔚为壮观。明清诗人笔下“断崖悬千尺,老柏雄万丈”“绝岭云横石洞深,缘冈古柏正森森”的诗句就是对药王山古柏美景的生动描述。药王山保留有古柏林130多公顷,近10万株,是陕西关中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原始侧柏林。其中以药王手植柏为代表的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30棵,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柏千余棵。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其散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可祛病抗邪,培养人体正气,堪称天然“大氧吧”。

    孙思邈是研究和践行养生之道的老寿星,他晚年选择在华原城郊的五台山隐居,就是认为这里符合他“环境宜山林,择地宜安静”“左右映带,岗阜形胜,人野相近”的择地居住的自然条件要求。

    药王山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而且多与药王孙思邈有关。景区内有南庵、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四大景区50余个景点,现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65间,北朝以来摩崖造像45尊,历代碑刻及石塔300余座,明清石、木牌坊13座。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帝庙等遗址。景区南庵一带有大量墓葬群。

 

药王山风景区示意图

 

药王山雪景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