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西北第一殿——耀州文庙

2018年05月17日15:00  
 

  耀州文庙位于铜川市耀州城中轴线北端,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根据北宋元祐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学记》碑和清陈仕林《耀州志》记载,耀州文庙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创建,后经多次维修,元末战乱时烧毁。明初首任知州魏必兴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门和棂星门。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经过明清两代多次维修,保留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耀州文庙祭孔活动一直延续到1926年,此后,文庙的用途逐渐改变。1925年8月,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在文庙创办三民军官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文庙被多家单位占用,直到1994年才收归博物馆。

     文庙占地近6600平方米,两进院落,院内以轴线布局,由南到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布置谨严对称。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即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

  大成殿是耀州文庙的核心建筑,耸立在最北端。现存的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斗拱结构,高12.8米,面阔7间,进深5间,殿下台基阔27.4米,深18.3米,高1.03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屋顶以灰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戗脊前部装饰仙人走兽5种,依次为仙人、龙、凤、狮、天马,与棂星门和戟门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建筑群更为协调和庄严肃穆。

     据史料记载,宋代初建时,原为五间悬山式,元末毁于兵燹,明初重建,弘治五年(1492年)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殿前中央五间的通额,用一整根圆木架在檐柱上,长达18.7米,上下省去枋材。殿前平身科的五朵斗拱中间各出一个龙头,形状各异。殿内七架梁和前后内额也以整根圆木制作,跨度三间,为国内罕见。大成殿自北宋创建后经过了14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宋、金、元、明、清五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屋架举折、歇山做法、叉手与脊瓜柱并用、梁架和檩条下使用斗拱、减柱移柱,都是典型的宋金元时期建筑手法;而檐前各组斗拱高度的缩小、机能减弱、出檐短小、屋面瓦作等,又是明清时期的技法。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两边是孔子的弟子“四配”,右边的第一位是首配复圣颜回,第二位是述圣子思,左边是亚圣孟轲和子路。

     继西安府文庙(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大成殿1959年毁于雷电火灾、蒲城文庙大成殿1976年9月失火烧毁后,耀州文庙大成殿便以其宏伟的气势、独特的结构和建筑格局独领风骚,被文物界的专家和学者誉为“西北第一殿”。这座大成殿融汇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2001年,“耀县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耀州文庙碑廊

耀州文庙大成殿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