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心理健康从小要注重培养
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专家唐海波表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跟遗传基因、生长环境、家庭教育和遭遇的负性事件等等都有关系,大学阶段容易出问题是因为“负面情绪累积到爆发阶段”,“这个投毒嫌疑人可看出性格冲动偏执、幼稚,从他发短信提醒受害人师兄可看出他没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博士生导师苏林雁教授认为,“这还是一个情商教育问题。现在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学习要求高,孩子会出现自卑和反抗情绪,极端的会出现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相对于智商的培养,家长们无疑更要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培养抗压力和挫折教育,这才是孩子一生成功的最必要因素。”(记者 岳霞)
网友微评
@V星人峰子:两天三起大学校园命案,再加上15日远在美国读大学女生遇难,还有以前曾报道的一些校车安全事故,上学算不算高危职业?
@零下的水不结冰:因为这三起案件引发关注,高校即将掀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风!我想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拳脚相加甚至结束一个鲜活的生命?
连线湖南
大学生直呼“不可思议”
承认寝室小矛盾不断
湖南大学生网友“虫虫”也是一名医科生,她在微博里写下了她现在的感受:“不敢随便在寝室里喝水了,我总觉得水有股怪怪的味道……”
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的30名大学生里,有9成学子表示跟寝室同学发生过小矛盾,有5成以上的大学生承认遭遇过寝室危机,最严重后果是“相互不理睬”。
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受访大学生都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大学教育。蒋纯认为“学生一出问题也不能啥都归于教育问题,就算硬要归结那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再说那么大的人了,做出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脑残了点。”
中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子向碧霞则认为嫌疑人林某更应该被关注,“他也是一名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他的作案动机、家庭背景以及这里面是否有别的隐情,都值得探讨,这一件案件,实际上‘逝去’的是两名复旦高材生。高材生犯案这几年来都陆续有发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漠视生命,究其原因或许能更好地预防和改善。”
高校教育工作者忙送“心灵鸡汤”
中国疾控中心较早前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高达25.4%的人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也表明,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
目前湖南各大高校几乎对入学新生都有心理调查,不少高校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肩负心理咨询师责任。中南大学从2002年开始,每年对上万名新生都会有一次心理健康监测,对监测结果中显示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疏导。
为激发正能量,不少高校工作者也通过自己的微博给大学生送上“心灵鸡汤”。昨日中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白毅在其微博里写道:“惊闻复旦大学品学兼优的医学研究生黄洋因被人投毒而英年早逝,深表震惊和哀悼。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但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就是大学的美好时光。愿中南大学的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关爱、共同进步,实现自己的 Chinese Dream! ”(记者 岳霞)
(来源:长沙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