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记者:您拍摄这部戏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听说是吃着速效救心丸拍完的?
宋春丽:我从《娘》那部戏就开始吃了,那部戏里我演的是“孟氏”,角色的情感张力也很大。从此以后,基本就是救心丸不离身,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演员如果遇上自己喜欢的角色、喜欢的作品,就会毫无顾虑的付出,哪怕是豁出命去,都希望把戏演好。
记者:剧中这么多母亲角色,您自己更喜欢哪个角色?
宋春丽:我拿到剧本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天给娘”,当时导演征求过我的意见,说“大宝娘”和“天给娘”这两个角色我更喜欢哪个。“大宝娘”性格色彩比较浓,导演觉得我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因为当时拍《娘》的时候,我演的孟氏也有一些这样的特质。加上我个人的性格也是大大咧咧的,好像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我演大宝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更喜欢“天给娘”。
记者:这部戏拍得非常辛苦,现在的版本又让您感到失望,以后遇到类似的角色,还会去拍摄吗?
宋春丽:很难说还接不接这样的戏,有的时候拍得很兴奋、很投入,哪怕真的对身体造成了损坏都不顾,但是一旦说播出的时候,不是特别理想,自己就会觉得心灰意冷。看吧,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刺激,可以激起我的创作欲望,因为说实话,目前有些心灰意冷。
记者:您的“心灰意冷”主要是觉得演员非常被动,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宋春丽:我真的很奇怪,我们演员自己拍的戏,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前后都不接了。我真的要替演员多说几句,演员在创作集体中真的是很被动的角色,在拍摄现场你怎么演都成,导演都给你机会,但是最后的呈现,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侵蚀你的创作,比如时间,比如资金,反正各种因素会把你的戏剪得不是你自己当初创作时的样子。如果一个演员能把握好,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结果,还好。我觉得我属于自己知道要演什么、怎么演和怎么去控制自己的表演到一个不被删减的范围内的那种演员。但今天我很认真拍的戏还是被删减了。我觉得媒体可以关注一下。为什么现在总说我们中国电视剧市场很乱,质量不好,良莠不齐,是什么原因呢?可不可以开一个研讨会?可不可以让演员也来发发言?演员维权要怎么维呢?
记者:感觉您是个非常耿直的人,其实外界很难想象,像您这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尚且都为话语权这件事烦恼。
宋春丽:演员从一开始,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应该说还有一点话语权,也就是说,还能跟导演切磋一下怎么来演这个角色,但是一旦结束了你的创作任务之后,你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了。且不去说那些刚刚出道的小演员,就连我这样一个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演员,我都感到心灰意冷。
我很感谢北京电视台能够收这部片子,因为按照有些人的观点,这是一部苦情戏,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那么有兴趣了。但是那段历史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忘了啊,那个时候母亲们含辛茹苦的付出也是不能被忘掉的啊,我们全国人民携手抗日,这样一段历史更是不能被忘掉的。这部戏是有它本身的意义在的。
记者:近段时间播出的大多剧目都偏轻松愉悦,有人说苦情戏已经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宋春丽:我真的很难回答是不是现在苦情戏就已经不是市场的中心了。但是说实话,我不能用苦情戏来界定一部作品,我更喜欢那种用更有内涵、更厚重、更深刻的方式表达生活感悟的作品,特别是这样去展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段历史的作品。当然轻松的我也很希望演,比如我曾经演过《家常菜》,按理说它也是一部比较轻松的戏,但是它较之《大地情深》来讲,还不是一样的风格。但是作为演员,我还是更喜欢厚重的作品。(记者 王雯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