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着感觉走”到渴望“一见倾心” 青年婚恋观重归传统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如今城市中“剩男”“剩女”群体增多,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并非是年轻人注重物质享受所致。结婚年龄推迟,体现出现代人以更加成熟的态度面对婚姻,是爱情本质的回归。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跟着感觉走”,到前些年一度盛行的“婚姻物质化”,再到如今年轻人追求“一见倾心”不惜被“剩下”,30多年间,青年的婚恋观在经历了诸多纷杂因素影响后,日趋回归传统。
“上世纪80年代有首歌叫做‘跟着感觉走’,那时候我们的爱情就是这样,只要喜欢,不会考虑对方的出身如何、家庭条件几许。”54岁的西安市民秦瑜30年前自由恋爱认识了如今的爱人。结婚时,他们住在单位的筒子楼里,家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但一封封见证他们爱情历程的情书,却成了最宝贵的珍藏,也成为那个时代爱情的象征。
秦瑜结婚的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的“三转一响”是最流行的结婚物件。此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的物质“标配”也水涨船高,从洗衣机、彩电、电冰箱,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有房有车”,一路看涨的结婚“行情”,铜臭味越来越重,爱情的味道却被冲淡了不少。
“对物质的追求和对成功的向往,让一些人的爱情观发生偏差,‘傍大款’式的婚姻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把婚姻当做改变人生命运的手段,爱情没有那么纯洁和神圣了。”38岁的西安市民张大鹏说。
“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几年前,出自网络相亲红人的这句笑谈,成为现实中部分年轻人“婚姻物质化”观念的真实写照。恋爱是资产评估,婚姻成了财产重组,爱情反倒成了附属品。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教授谈方表示,从最初注重感情和心灵美,到后来一度注重金钱和物质,体现出一些群体婚恋观的变化,是社会不良风气在婚姻领域的投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璞归真,选择回归爱情本质,渴望用执着的等待“守得云开见月明”。“90后”女孩4年来坚持在已经过世的男友网络空间留言,浙江年过八旬的老人为重症监护室内的老伴每天写一封情书,感动了众多未婚男女,许多人惊呼,“又相信爱情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