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劉雲)昨天,由“女童保護”公益項目和團中央未來網聯合主辦的“女童保護全國兩會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女童保護”項目在會上發布,2013年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案例,其中受害者8-14歲居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義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俞金堯等3位全國政協委員與會,並建議出台權威的防性侵教育教案。
“女童保護”項目是由全國各地數百名女記者、聯合京華時報社、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社及中青公益頻道等媒體單位,於2013年6月1日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設立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下。“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為宗旨,致力於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今天,“女童保護”項目(微博)在人民微博首家公開歷經半年時間、經過40多次修改的兒童防性侵教案。同時,“女童保護”項目發起人之一、京華時報記者孫雪梅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談“兒童防性侵教案”出台的過程。
問:談一談“女童保護”項目開發老師講課的“教案”時,初衷是什麼?
孫雪梅: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曝出多起14歲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在鄧飛的倡導下,全國各地數百名女記者聯合京華時報社、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社及中青公益頻道等媒體單位,於2013年6月1日聯合發起“女童保護”公益項目,設立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下。“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為宗旨,致力於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在項目啟動前期,我們了解到,受害兒童多為留守和流動兒童,這些孩子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寄希望於家長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目前很難做到。所以,我們認為課堂是他們自我保護知識來源和意識形成的啟蒙。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防性侵教育存在普遍缺失的問題。教學體系上的缺失,其核心還是缺少一份權威、科學又便於小學生理解、接受的“安全防性侵課教案”,所以我們從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入手,既能免除授課老師的尷尬又能讓孩子們輕鬆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女童保護”項目發起人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記者、媒體人,先是記者搜集國內外兒童防性侵經驗,形成教案初稿,然后大家開始整合所有的法律界、教育界、心理學界、社會工作學、性教育學界等各方面的專家資源,廣泛聯系,在他們了解我們的目的並且認可后,對我們擬寫教案提出建議,並做出修改。
問:你們都是記者,“教案”如何能做到專業?
孫雪梅:我們的教案是結合國內外兒童防性侵經驗、成員多地試講經驗的基礎上,起草初稿,經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小軍、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雪梅、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教授、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公益部主任方若姣等諸多社會工作學、性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界專家、教師的數輪建議、修訂后,內部又多次綜合討論修訂,最終才形成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防性侵”教案。
這個教案,歷時半年,經歷了40多次修改,花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記者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經常是白天採訪晚上寫稿之后,開始修改教案,或者是重新綜合專家意見。專家同樣非常給力支持,比如童小軍老師,夜裡近12點還在給我們回郵件提修改意見。幾乎每個專家,都是逐字逐句地對我們的教案提出修改,在此我代表“女童保護”團隊,感謝他們!
問:專家都提了哪些意見,以及起到了什麼樣的效果,能否舉例?
孫雪梅: 多位專家給我們的“教案”提出了很多專業地修改意見,其中極其重要的建議有,比如:
第一個,“教案”的實質目的是最終讓學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但是應該先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
第二個,應該把“防范性侵害”的內容細化,分別告訴孩子在“遇到性侵害時該怎麼做”和“被侵害后該怎麼做”,因為在遭遇性侵害的當下和之后的反應及應對措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將兩種情況細化分別進行教學。
第三個,怎樣向小學生提出“隱私部位”這個詞呢,在綜合專家意見后,我們選擇在課堂上懸挂“畫有穿著褲衩的男童和穿著背心、褲衩的女童”的卡通形象海報,然后分別叫男、女同學上來指出,他們認為不能隨便讓別人看和碰觸的“部位”,隨即告訴大家,“背心、褲衩遮蓋的部位”就是“隱私部位”。這在實際教學中的反應非常好。
第四個,最初的“教案”中提到,“在你認為不舒服的時候你就要拒絕”,而童小軍老師認為授課對象大多不到14歲,不應過於強調自身感受,而忽略了監護人的作用。於是我們削弱了“自身感受”為衡量標准的絕對作用,將“教案”內容反復修改,最終定為“他人不必要卻有意識地碰觸你的隱私部位,就屬於性侵害”,還給學生做了補充,“而小時候,父母為我們穿衣、洗澡,醫生為我們檢查身體,這些都屬於有必要的身體接觸,因此不屬於‘性侵害’。”
很多這樣的修改細節,很好地糾正了一些成人們常見地易灌輸給孩子的錯誤觀念,使“教案”更科學、更完善了。
問:在“女童保護”的成員給各地學校試講的過程中,得到了哪些經驗?
孫雪梅:也很多。我們在教案擬定初期、后期,都進行了多地、多次試講,試講過程中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其實我們是有點興奮的,因為問題早一點出現就可以快一點避免,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完善教案。比如:
第一個,在教案擬定之處,我們的志願者赴雲南大理漾濞縣試講時,就遇到課堂上提到“爸爸媽媽”稱呼時,一位女生因為想念自己的父母而當堂哭泣的情況,於是,我們回來對教案做了修改,既要照顧留守兒童長期缺失父母關愛的情緒,還用孩子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語言,比如:課上我們避免用“爸爸媽媽”這種稱呼,而用“家長”來代替﹔比如:用“光著身子”來代替“裸體”一詞﹔比如:在讓學生之間模擬情景時,盡量安排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比如:在演示壞人的情景時,避免戴口罩、墨鏡等裝飾品,不要形象扮演,因為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正是穿著普通的人。
第二個,由於各個地方的學生課堂表現不同,授課時間也會稍有不同,因此,我們也根據45分鐘的課堂時間來調整互動環節。比如,遇到小朋友們願意做的互動游戲,我們會分別叫上幾組﹔如果我們提前完成授課,就會增加一些課堂知識鞏固的環節,比如模擬一封小朋友來信,然后讀出來讓學生幫她解答,一起做一些判斷題、發獎品,回顧、鞏固課堂內容。
第三個,我們給不同年齡層級的學生講過課堂知識,根據女童保護志願者在貴州、雲南、北京、廣東、湖北、福州等省市小學講授防性侵知識的實踐經驗,小學生最容易接受相關防范知識和方法,內化為意識准則,起到有效預防性侵危險的作用。而初高中生的講授效果明顯弱於小學生。於是項目將教案的授課對象更改為“1-6年級小學生”。
還有一個,在“教案”形成階段,網絡上出現一個著名人士在面對幾百名小學生講授防性侵知識的視頻,我們也學習借鑒了,同時,也認為值得商榷。視頻中,他告訴小朋友們,“在面對要性侵我們的壞人時,要大聲對其說‘我還不到14歲,你想坐牢嘛?!’以此來警示對方。”而實際情況和已發生案件表明,在與壞人獨處在較為偏遠、封閉的環境當中時,這樣的叫喊可能激怒對方,甚至威脅自身的生命安全。於是,我們的“教案”中,把“遭遇性侵害時該怎麼辦,分為人多和獨處兩種情況”分別應對。
問:你們的教案,還有配套的“教師培訓單元”,這是什麼樣的內容?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出教師培訓內容?
孫雪梅:目前,“女童保護”的志願者都是在職的記者,很難親自走進每一所學校給學生講課。所以項目工作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給學校老師或者其他志願者做培訓,讓他們給當地的學生講課,主要培訓的是女教師和女志願者。
我們開發了與“教案”內容同步的 “教師培訓單元”,包括教學PPT,其目的是把“教案”中的要點、難點,以及為什麼要這麼講,不能擅自更改授課內容的原因告訴大家,以便她們更准確、順利地完成講課。
“教師培訓單元”的具體內容,比如:
1.會講到“隱私部位”的概念。
除了讓同學了解“背心、褲衩遮蓋的部位就是隱私部位”之外,老師還會與學生做“我說你指”的游戲,老師分別提到“鼻子、眼睛、胳膊、腿、屁股”等身體器官,讓學生指出來,意在告訴學生,小朋友們平時羞於談論的“屁股”也是身體正常的組成部分,它和我們身體的“鼻子、眼睛、胳膊、腿”一樣,甚至更需要我們細心地照顧,不但要每天清洗,還要更換內褲,來保証它的健康。
2.告訴學生“性侵害有很多種,不單只是別人碰觸你的隱私部位”。
“教案”中老師提問:如果有人使勁抱你,摸你,親吻你的身體,或者摸你大腿,摸你的隱私部位,讓你不舒服,你們該怎麼辦?
老師需要強調的關鍵詞是“不必要”、“讓你不舒服”。“讓你不舒服”是孩子容易記的,“不必要”需要解釋一下。這樣就需要辨別:什麼是必要的?大家小時候,家長給洗澡,或者在家人陪同下,醫生給檢查身體,這種必要的觸碰不算性侵害。
又比如,“教案”中指出:受他人指使碰觸對方的隱私部位也屬於性侵害。讓你看身體裸露的圖片、影像視頻,也屬於性侵害。一般成人比較容易確定的性侵害就是第一類,新聞裡報道最多的也是第一類。但是教師需要認識到第二類、第三類也是性侵害。
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都在“教師培訓單元”中有體現。我們希望各地在採用教案時,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地學習“教師培訓單元”。
問:你們對教師或志願者培訓,除了讓他們學習“教師培訓單元”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式?
孫雪梅: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比如婦聯主動聯系我們,去給當地孩子上課,之后培訓老師。我們最希望的是能與各地政府部門對接,讓政府力量來推廣,覆蓋面更廣。
我們還開辟了“網絡授課培訓”,先將所有教學資料提供給對方,對方熟悉教案后,再通過網絡視頻接受我們的授課培訓,非常方便,有教學條件的地方,我們會要求配合PPT教學,效果會更好。目前,我們成功地為西南民族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和四川綠之葉支教團隊開展了網絡培訓,他們會奔赴不同地區為山區學生講課。我們也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讓更多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問:有人會擔心你們教案今后出版,可能銷售,有這個問題嗎?
孫雪梅:我們這個教案是純公益用途,不用作銷售。我們也在教案最后備注了,如果各地採用這個教案,可以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提供免費答疑、配套教具,也可以提供相關培訓。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