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狀元之春運系列
信號工郗斌:在崗一分鐘,盡職60秒

人民網北京2月25日電(張婭喃 實習生羅清平)在秦嶺石砭峪蜿蜒的盤山公路上,西安電務段西安南維修車間青岔信號工區駐扎在這裡。青岔車站地處西康線秦嶺北麓,一大半位於橋上,被稱為“空中車站”。近日,西安電務段西安南維修車間青岔工區副工長郗斌做客“我是狀元之春運專場”微訪談,分享他的故事。微訪談回放>>>
秦嶺青岔,信號工少為人知的守護
提到鐵路,大家想到的多半是火車司機、“動姐”、車站工作人員等等。其實在鐵路運行的背后還有一批少為人知的信號工。他們負責著鐵路道岔、信號機、軌道電路電碼化、計算機聯鎖等信號設備的安裝、維護、測試、故障應急處理等工作,是維護鐵路安全運行不可或缺力量。青岔車站位於偏遠的秦嶺北麓,條件尤為艱苦。郗斌告訴我們青岔信號工區有9人,分2組,24小時確保工作區不離人。他們負責著全站14組道岔、80個軌道電路區段、59架信號機等信號設備的維修養護工作,每天對所有設備進行巡視檢查和測試分析,及時處理發現的各類隱患。如果遇到掃雪除冰、防洪搶險、應急處理等特殊工作,工區全員都需要停止休假趕赴工作崗位。
信號工是鐵路行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個工種,郗斌說:“電務信號設備結構復雜精密,維護標准要求都比較高,稍有誤差就會對行車造成影響,工作壓力大。” 春運期間,由於線路負荷較平時大一些,他們對設備的日常巡視也由以前的一天1次增加為1天2次。如果下雪就要全員行動掃雪除冰,確保了設備的安全。
責任先行,信號就是命令
青岔車站負責的路段,環境比較艱苦,當問及最初去的時候是否有預期准備,郗斌坦言:“去前聽說過青岔工區條件艱苦,但到那后卻發現比想象的更為艱苦。青岔車站四面環山,坡高路險,交通不便,每天僅有一趟通勤車能到,我每周隻能周末回家休息,平時都要住在單位。”工區管轄38公裡線路上的信號設備,90%都在秦嶺隧道內,隧道內照明不足,作業條件差。
在青岔信號工區,郗斌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2016年1月21日凌晨2點突降的大雪。凌晨4點半已達到60公分,是他遇到最大的一場雪。整整一夜,他和工區所有同事們一起,踏過齊膝深的大雪,及時清理道岔和信號機上的積雪,防止積雪卡住道岔和掩埋信號機顯示。郗斌回憶說:“那天晚上確實很冷、很辛苦,但想到因為我們的努力確保了鐵路運輸的安全暢通,我們也覺得很光榮、很自豪”
有人說,信號工很辛苦,也有人說信號就是命令。郗斌覺得“命令”這個比喻還挺形象的,行車信號必須被毫無差錯的傳送、顯示和執行,稍有誤差都會對行車安全造成無法挽回影響。所以肩上的責任也很重,在崗一分鐘,就一定要干好60秒。
如此艱苦的環境,很難想象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願意待在這裡。當問及為何能一直堅持下來時,郗斌答到:“讓我堅持下來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鐵路信號工的工作責任感。俗話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雖然很辛苦,但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一定會堅持干下去。”
心系父母,精益求精中享受一份寧靜
除了每日例行工作外,郗斌也會嘗試一些創新。他說:“我們工區與鄰站的西安南信號工區分別位於9公裡長的秦嶺隧道兩端,為了方便作業,我們便結成了互幫互助對子,在去秦嶺隧道檢查設備時,可以兩個工區約定好時間,相互配合協同作業,既解決了隧道作業人手不足的問題,又提高了勞動效率。”此外,在隧道內一些比較遠的地點發生故障時,可通過採取添乘機車的方式到達故障地點,較過去步行更為節省時間。
郗斌的夢想就是能盡快成為一名電務工程師,獨立組織一次電務大型施工。在這個行業裡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談到一輩子就做一項工作時,他很堅定地說:“一個人要一輩子堅持做好一項工作並不容易,需要很專注,很專一,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做下去,這樣的人一定很了不起,而且能在工作中干得很出色。電務新技術發展很快,還有很多東西我還沒學好學透,我一定會堅持干下去。”
在生活中,郗斌平時會加班加上春節業務忙,所以陪父母的時間較少。對此他很愧疚,想多陪陪父母,同時對於父母的支持又很感激,更促使他努力工作。作為一名“90后”,他直言不諱地說:“自己也喜歡新鮮,喜歡熱鬧,小站工作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剛開始確實有點不習慣。只是在一段時間的工作后,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他發現了這裡山山水水的可愛之處,喜歡她的寧靜。曾經那個“比想象更艱苦”的地方,如今成了他不悔的歸宿。他說在這裡也慢慢養成了踏實、嚴謹的工作習慣,性格也變得成熟起來。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也收獲了很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