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馬雲等商業大咖眼中的未來十年是這樣的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孫娜)初春的泉城,處處生機。4月24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為期兩天的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圓滿閉幕,1200余名國內外行業大佬、企業領袖齊聚一堂,深入探索商業文明的新生態。在“10人看10年”專場活動中,柳傳志、郭廣昌、劉永好、王玉鎖、李東生、俞敏洪、田溯寧、劉積仁、賈躍亭、馬雲等十位商業大咖罕見同台,對未來十年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柳傳志:科創將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和互聯網的結合
“未來的科技創新是什麼呢?”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認為,將會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和互聯網的結合。而當今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歸結於民營企業生命力的加強。柳傳志強調,不能把科研封鎖在大學和科研院所裡,而要讓企業界投入更大的力量。他呼吁中國的民營企業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組成自己的研發團隊或者購進國外的團隊,布局十年后將要發生的事情。
郭廣昌:通過移動互聯響應客戶需求
在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看來,要看十年,真的太難了。“誰敢說十年以前就知道BAT這麼成功?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但是他認為有一個人看到了,那就是馬雲,因為他是“外星人”。
從制造業的角度,與客戶能否真的互動,是郭廣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郭廣昌說,制造領域最大的趨勢就是要與客戶無縫對接。“這個無縫鏈接不是把產品直接賣給客戶就算,更重要的是制造過程能夠極快地響應客戶需求,或者客戶的需求能夠直接反映到制造過程裡。移動互聯網就滲透到整個供應鏈,滲透到整個制造過程,這才是未來。”
劉永好:結成聯合體帶領農民獲益
“美好是願景,是一種想象,是一種行動。”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未來的暢想,仍然是堅持實業路線。新希望集團將與農民結成聯合體,帶動數十萬農民組建家庭農場,讓他們一年有差不多20萬的收入。“不但我們發展了,轉型了,從生產飼料、賣肉的,變成了金融、技術、市場,為養殖場服務的服務商,還讓農民獲益。”
王玉鎖:能源的未來趨勢就是綠色
能源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認為,“能源的未來趨勢就是綠色。用的會越來越巧,供的會越來越綠。”在他看來,新時代最大的不同,特別是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已經回歸主權,“未來能源的消費者也是能源的生產者,在消費過程中,通過賣掉自己不用的能源掙錢,成為能源的消費者。”
李東生:更多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企業在500強當中的數量一定會增加,而且符合全球化水平的企業標准預測會達到三分之一以上。”他指出,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是轉型的關鍵詞,從外向型制造到全球化經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國際化戰略的途徑。“我始終認為,中華民族復興、國家的強大,是建立在中國經濟強大的基礎上的,而強大的中國經濟需要有一大批有競爭力的中國跨國企業,才能夠實現實業強國的中國夢。”李東生說。
俞敏洪:下一場革命一定發生在教育領域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認為,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定會改變中國當下的教育現狀,學生們不用再死記硬背,而是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識。中國下一場革命一定發生在教育領域,而且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革命。未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隻有教育才能把中國從現在暫時的經濟繁榮中,推向未來更加長久的繁榮穩定和發展。”俞敏洪說。
田溯寧:未來企業將成為客戶運營商
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認為,未來的企業形態都會從一個產品的生產者,變成客戶的運營者。未來運營商的特征,將永遠在線,要永遠記錄下來為誰服務,提供什麼樣的服務,能夠時刻感知在不同情景下各種各樣反饋的數據,在最重要的時間,能夠感知客戶的狀態,在感知的同時能夠預測未來的需求。
劉積仁:健康產業將成為未來服務業最重要的板塊
“大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指出,健康產業是永遠蓬勃發展的,它的生命力很長,控費無論怎麼控制,全世界的經驗,醫療費用沒有降低過。“所以,我認為中國未來的服務業裡面,最大的一個板塊一定是大健康的產業,而這個產業來自於我們整個醫療體系的變更。”
賈躍亭:中國互聯網企業將反超歐美
對於未來全球的經濟趨勢,樂視控股創始人、董事長、CEO賈躍亭有兩個判斷:第一,未來十年將會是真正的中國互聯網生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戰勝歐美、日、韓企業的巨大歷史機遇。第二,未來互聯網生態模式將會取代專業化分工的模式,全球的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馬雲: 想象力是未來社會最大的動力之一
“BAT大家都覺得它相當的了不起,但是你的想象力不夠,我估計也就兩三年格局就會變化。”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做企業,切忌是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們公司做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問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宣布這個事情,十年以后會不會成功。如果十年以后會成功我們就干。”對於未來,他說,“我從來沒有覺得什麼東西不可以想,敢想才會有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