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七〇二所:堅持自主創新的深海裝備研發之路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長何春榮(左二)、中船重工第七〇二所副所長顏開(右二)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胡震(右一)、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主任崔書文(左一)做客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王玫)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宣傳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報告》雜志社主辦的“對話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系列訪談第八場來到無錫“蛟龍號”的誕生地——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本次訪談邀請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長何春榮,中船重工第七〇二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顏開,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胡震以“蛟龍號的自主創新之路”為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對話由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主任崔書文主持。
克服挑戰實現創新 創造世界最大潛深紀錄
對大多數人而言,大海是一片充滿奇幻與未知的領域,海洋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生物和礦物資源,海洋環境的演變也與人類息息相關,為了探索深海,“蛟龍號”應運而生——它是我國自主設計集成並完成海上試驗、世界上同類作業型潛水器中下潛深度最大的潛水器。
談到蛟龍號的研制過程,在所長何春榮看來無一不是艱辛的,“深海開發極度困難,海水的壓力是隨著海的深度線性增加的,這就對潛水器的結構設計、結構材料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何春榮舉例說,7000米載人潛水器承受的是700個大氣壓,即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它的壓力是700公斤,也就是說蛟龍號2.1米直徑的載人艙球殼需要承受的壓力相當於14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潛水器在海底要經受住各種各樣環境的考驗,海水的阻力、海水溫度的巨大差異等惡劣條件,這些都成為建造研制載人潛水器不同於其他空間資源運載工具的最大困難。“從1993年到2002年對這些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到2002年項目立項,再到2009年開始海試,2012年海試成功,我們創造了7062米作業潛水器的最大潛深紀錄。”何春榮介紹,這台潛水器有非常好的定位和懸停功能,它可以做定深航行、定高航行、懸停﹔水聲通訊不僅能傳語音,傳控制信號,還可以傳海洋的地質地貌掃描來的圖形,通過數字化傳輸﹔裡面還有各種作業工具,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科考作業。“從2013年開始,蛟龍號就已經為科考、勘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進一步驗証了蛟龍號的作業能力和可靠性能。”他自信地說。
深海裝備技術再突破 “孕育”4500米載人潛水器
2013年,蛟龍號開始了試驗性應用,去到南海,以及太平洋與印度洋中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察合同區開展科學考察,並取得了豐碩的科考成果。在蛟龍號交付之后,七〇二所又投入到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制當中。作為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胡震認為,通過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制和一些技術、裝備的突破,能為我國走向更深的海洋,奠定了技術基礎。“我們國家還沒有形成裝備的產業化體系,為了讓技術更好地往前推進,同時滿足科學家的需求,我們研制了一套新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它的側重點是在深海科考這一方面。而蛟龍號的側重點是大洋資源的勘探,4500米載人潛水器技術的推進,也為蛟龍號的技術升級和完善提供了基礎。”胡震補充到。
我國深潛裝備體系發展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多個海域的海底擁有勘探合同區,以蛟龍號和正在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為代表的我國深潛裝備體系,能夠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中船重工第七〇二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顏開認為,深海有很多的多金屬結核、熱液硫化物以及稀土等,因此,發展深海裝備,首先會帶動深海資源開採業的發展﹔另外,深海裝備產業的發展,例如水聲通訊的、能源的、動力的、導航的和材料的、機電的等一系列產品的開發,會帶動起相關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最后是生物資源,蛟龍號勘探以后,發現了很多不同於陸地上的生物基因資源。“相對於太空,這些資源更容易獲取,這裡面空間很大,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顏開直言,“雖然載人作業型潛水器我們已經處在世界領先的水平,無人潛水器也在發展,但在深海採礦裝備方面,我們和國際上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顏開透露,未來也會發展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以及可燃冰開採,目前技術尚在突破當中。
堅持軍民融合 創新驅動發展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作為我國深海高技術裝備發展的爆發點,近幾年,我國深海裝備事業蓬勃發展,應用的范圍也是越來越廣。訪談最后,三位嘉賓在寄語技術創新未來時一致表示,要將軍工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當中,做好軍民融合,將深海裝備發展的趨勢繼續保持下去,形成我國自主的深海裝備的技術體系和完整的深海作業能力。
相關報道:
相關訪談:
對話新國企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忠興:西部大慶的勘探利器
對話新國企丨神華集團科技發展部總經理顧大釗:科技創新引領下的神華模式
對話新國企丨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宏:從摩天大廈到百姓人家
對話新國企丨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副總經理喬輝:物聯網的美好生活
對話新國企丨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普天創新創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紹曾:普天雙創平台 打造發展新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