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新聞熱點

一座“書敖包” 一面農牧民傳承蒙文化之旗

2017年07月18日17:04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博物館創始人阿拉騰畢力格接受採訪 尚世龍 攝

  人民網鄂爾多斯7月18日電 “尋訪草原英雄”2017中外大學生內蒙古之旅活動鄂爾多斯站已進入第三天,讓中外年輕人驚嘆的不隻有美麗的城市景觀、豐厚的歷史文化,還有好客又好學的內蒙人民。7月17日下午,團隊一行來到以群眾文化生活豐富而聞名內蒙的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參觀由當地牧民自建的蒙文圖書館和獨有特色的“書敖包”。它們印証著近年來牧民生活的改善和對文化知識的尊重與敬畏。

  圖書館位於烏蘭陶勒蓋鎮巴音希利嘎查,這裡雖然是毛烏素沙地的東北邊緣,但在沙地之上卻依舊有著蓬勃的文化脈動。當地牧民阿拉騰畢力格和弟弟2010年在自家院子裡自費建起了蒙古包用來藏書,並起名為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博物館。如今,館內藏書已有1萬6千余種,3萬多冊。在一間藏書室裡,大學生們看到所有圖書都由潔淨的白色哈達包圍著,以表示知識的純淨和人們對知識的敬畏之心。

  “敖包”蒙語意為“堆子”,在內蒙古草原很常見,是神聖的載體,多由石塊、樹枝等堆成。受此啟發,在圖書館建設時,兄弟倆在附近山包上建起一座“書敖包”。它由刻著書名的石塊堆成,當有新書被收藏時,便會有刻著書名的石頭壘在敖包上。每年農歷4月13日,當地牧民及其他人士會在書敖包下舉行祭祀活動,他們手捧哈達、懷著對知識的虔誠與尊重進行祭拜,越壘越高的書敖包則默默講述著草原牧民分享知識、傳承文化的感人故事。

  圖書館創始人阿拉騰畢力格提到,創建之初圖書館的建設經費是由兄弟倆承擔的,后來隨著該圖書館及書敖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他們進行了慷慨的幫助,進而使得圖書館在短短幾年間便建成了現在的樣子。他們對此非常感激,更為努力地為牧民提供知識共享的空間,“圖書館是對牧民免費開放的,大家平時也可以來看書借閱”,他說。這座圖書館已成為當地及周邊農牧民文化生活的一個陣地。

  據介紹,烏審旗有6000多個“特色文化戶”,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博物館即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作為蒙古族傳統風俗保留較為完整的地區,2006年烏審旗被國家民協命名為“中國蘇力德文化之鄉”、“中國蒙古族敖包文化之鄉”、“中國鄂爾多斯歌舞之鄉”。在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同時,烏審旗引導農牧民積極自發地參與文化建設,推動城鄉文化均衡發展,讓文化之花綻放在草原的各個角落。

  在大學生們看來,像阿拉騰畢力格這樣不計個人利益的特色文化“戶主”們平凡而偉大,他們尊重知識、崇尚文化、無私奉獻,堪稱新時期的“草原英雄”。(張葳、庄曉瑩、尚世龍、汪開明)

(責編:李倩、管業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