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名人和古建筑更有文化味兒
——“行走梅州·美麗鄉村”綠色發展主題網絡採風活動側記(四)

人民網梅州11月17日電 (記者王先進)11月15日-17日, “行走梅州·美麗鄉村”綠色發展主題網絡採風活動在梅州舉辦。由多家網絡媒體記者組成的採風團,深入到梅江區、蕉嶺縣、梅縣區、大埔縣、豐順縣的9鎮13村實地走訪,用鏡頭和筆觸見証梅州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打造美麗鄉村的實際成效。
鄉賢助力!免費拎包入住
大埔縣大麻鎮小留村舊貌換新顏
鄉賢,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重要貢獻力量。在鄉賢的鼎力捐助下,大埔縣大麻鎮小留村的舊貌已徹底換新顏。
小留村的街景
鄉賢們捐建的三期工程,共出資1.05億元,建成了統一高端設計、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聯排別墅群、套房及配套設施。其中,聯排別墅均採用了斜頂、樓名、楹聯等元素,客家味兒十足。
新房子保留獨有的楹聯和樓名特色
村裡的套房建筑
根據鄉親們的家庭情況和實際需求,村裡對房屋統一進行分配。免費拎包入住,產權歸村民自己,是小留村新農村建設最大的亮點,其模式獨樹一幟。
小留村內景
學畫、普法去哪好?村裡就夠啦
西河鎮北塘村的宣傳門牆
在大埔縣西河鎮,“五村繞漳河”成為連片建設的典型。依據一村一策、串珠成鏈的定位,西河鎮整合了北塘、東塘、黃堂、漳溪、東方這5個村的資源和產業,除了旅游+農業,還有健康產業、文化藝術等特色滲透其中。
北塘村的古民居建筑群
在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北塘村,主打的便是“宜農宜游”。這裡有農耕體驗場、長壽蔬菜示范基地,還有法治文化園、北塘美術館、紅軍小學紅色文化展覽館、茶米古道、生物氧化塘等項目。
生物氧化塘
法治展館在客家后代、前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楊邦孝的祖居上建成。展館以“法”為主題,圍繞楊邦孝的生平事跡、中國法律的歷史發展和不同國家的法律差異進行了詮釋。在農村接受法治文化教育,成為鄉村普法的一個標杆。
北塘村法治展館
同樣是古民居的“玉堂小筑”,已被改造成為客家鄉村美術館,這裡有國畫、油畫和水彩畫,以及青花瓷文創產品燒制。還有畫家現場作畫。周邊村裡的小孩想學習繪畫藝術,來這裡就能體驗。
中西合璧的古村落,旅游居住兩不誤
大埔縣百侯鎮的企南軒
作為梅州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大埔縣百侯鎮,保留了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120多座。
肇慶樓的中式建筑部分
肇慶樓的西式建筑部分
在侯南村,肇慶樓、企南軒、海源樓、太史第、通議大夫第等官廳民居保存完好,各具特色。尤其是肇慶樓,它耗資巨大,中西合璧,精雕細琢,景觀別致,獨具客家文化特色。
百侯鎮的游客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古建筑中,有很多(如肇慶樓、通議大夫第)還有村民在居住。既當景點,又是民居。旅游發展和個人居住兩不誤,村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雙收益。(攝影:王先進)
百侯鎮牌樓夜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