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萬物互聯時代風險無處不在 網絡安全任重道遠

人民網 周晶 厲姣

2019年09月23日11:08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網絡時代,人們在享受“大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也在不經意間落入他人之手。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雲計算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已關系到國家安全、基礎建設安全、個人生活安全……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9月16日至22日,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人民網強國論壇就“網絡安全新特點、如何應對新挑戰”等話題邀請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和百度安全總經理馬杰,從學術研究和企業實踐雙重角度進行解讀。

網絡安全呈現哪些新特點?

“信息化的發展,正在塑造一個‘一切皆由網絡控制’的第五空間。”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原有的安全威脅在當下極易傳導、級聯、放大,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合二為一,網絡安全可以直接影響實體安全,很多新的應用場景還沒有相應的網絡安全措施,或者使原有的安全措施失效。

“整個社會架構在軟件之上,一切皆可編程,而代碼隻要是人寫的,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漏洞,每個漏洞都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表示,網絡安全已經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從虛擬空間擴展到現實世界。他認為,網絡攻擊通常是整體打擊,不分國家、企業和個人。一個以國家為最終目標的攻擊,其攻擊鏈中可能會涉及多個對個人的攻擊。所以,大安全時代下,國家和個人的安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提升網絡安全綜合防御能力,就是守護國家安全,也是守護人民安全。

百度安全總經理馬杰表示,5G時代為安全領域帶來諸多想象空間,它擴大更多AI應用場景,令萬物互聯發生質的改變。但新技術在催生產業格局發生變革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的拓寬傳統安全的邊界。

網絡安全面臨哪些新挑戰?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前不久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基礎網絡運行總體平穩,但是數據泄露、雲平台安全風險等問題突出,釣魚郵件攻擊事件頻發,與5G、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相關的網絡安全挑戰也在不斷增大。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數字經濟總量達31.3萬億元。隨著5G時代、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面臨新挑戰。

周鴻祎說,面對這樣的挑戰,解決“看見攻擊”是當下最緊迫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看見”的問題,就像在現代戰爭中沒有雷達一樣,根本無法發現網絡攻擊,更不用談溯源和反制。他認為,APT是當前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APT是指針對其他國家的高級別網絡攻擊,通過持續潛伏滲透,達到竊取情報和破壞的目的),提升我國網絡安全的綜合防御能力已迫在眉睫。

“最重大的風險,是意識不到風險的存在。這個問題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很嚴重”。左曉棟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重特大網絡安全事件,但和平的表象掩蓋不了網絡空間的刀光劍影,這一點我們尤其要警醒。

馬杰認為,AI時代的特點是軟硬結合。大到智能汽車,小到智能音箱,幾乎已經涉及到了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系統漏洞、設備劫持、雲端風險、數據安全與隱私泄露等隨之而來的風險正在威脅著你我的智能生活。

網絡安全遇到的新挑戰應如何應對?

“沒有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不會有真正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左曉棟表示,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推出一系列國家標准,啟動了專項治理行動,使我國數據安全特別是個人信息保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他建議,抓緊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大對侵害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快出台《網絡安全法》配套措施及更多細則,把法律的原則性規定落地,壓縮違規企業打擦邊球的空間。

此外,左曉棟還表示,2016年,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了促進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文件,相關工作推進很快。目前,“網絡空間安全”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11家“一流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已經試點運行。但在培養網絡安全人才方面,目前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他表示, 一是要突出復合型人才培養。網絡安全實際工作的特點決定了管理、法律、技術等都是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二是要與一線需求密切結合,開門辦學,大力提升在校學生的動手能力。

“安全專家是解決大數據、威脅情報、知識庫等網絡安全風險的核心”。周鴻祎稱,360通過知識庫驅動AI從大數據中篩選出可疑行為,再由攻防專家進行判斷,最終輸出威脅情報,實現“看見”網絡威脅和攻擊的能力。

馬杰從企業的角度給出兩點建議:一是制造類企業要提升安全意識,可以通過與院校合作的方式來應對風險﹔二是研究性企業要更加開放,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布出來,讓產業生態更健康。

(責編:周子玉、王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