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中國人丨陳麗華:紫檀心,雕琢家國情

在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的第20個年頭,陳麗華館長講起最初學習檀雕、決心建館的過程,還像發生在昨天一樣真切。
建立於1999年9月的中國紫檀博物館,是中國首家規模最大以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鑒賞中國傳統古典家具為專題的民辦博物館,其中展出的近千件紫檀精品中,既有積數十年珍藏的明清家具、近30年來精心制作的傳統家具及雕刻工藝展示,也有以國內著名建筑為藍本復刻的縮微古建筑景觀。
紫檀大櫃、檀雕屏風,“濃縮”的故宮角樓、北京四合院、山西飛雲樓……細細雕刻打磨的作品靜靜佇立在展廳,每一座都傾注著陳麗華和匠人們的心血和光陰。在館內隨處走動時,陳麗華待紫檀們如同熟稔的老友,隨口就能講出一段相關的典故歷史。質地堅強、致密、深沉的,不只是紫檀木,還有一顆鐘情中國古典文化傳承的“紫檀心”。
鐘愛傳統檀雕的“手藝人”
受家庭影響,陳麗華從小就對古典家具特別是紫檀雕刻情有獨鐘,“就想將來我大了,我能不能把這些原來用過的東西做出來。”從籌建家具廠開始四處搜集紫檀,鑽研檀雕四十多年,陳麗華從“門外漢”一路學成了國家級紫檀雕刻技藝傳承人。
強國論壇:您在早年自己學習紫檀雕刻的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陳麗華:我在有了時間之后就開始修理家具,越修越感覺好。當時買了一點紫檀,紫檀又沉又重又硬,一般的木頭沒有它這麼華貴,讓人能非常冷靜的去欣賞。我對紫檀的愛也是一種痴迷,我想能將在過去的紫檀做出來,在家裡擱著也是一種文化的保衛,像祖先留下來的作業這種感覺。買了紫檀以后就慢慢學著做。
到現在我這條腿還不是好腿,就是我原來做紫檀的時候在地下畫紫檀的樣子,跪的,好多軟組織疼。但是一個人身上疼的時候,如果想的事情比疼的感覺(重),就忘了疼,感覺好像破一點血也算不上什麼。在這個時候是困難重重,但我感覺我一生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了,要把它做下去。
“老國寶”帶出“故宮的小學生”
1999年9月,陳麗華投資逾兩億元人民幣建立的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人們眼中成功的企業家,在籌建和運營博物館上仍是“一張白紙”,萬事從頭學起。再一次動情回憶建館期間故宮的“國寶老爺子們”悉心的指導和囑托,陳麗華仍然忍不住哽咽了。
強國論壇:您創立紫檀博物館的初衷是什麼?在建館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陳麗華:那時候就是找故宮,故宮老前輩像朱家溍、王世襄、單士元,還有王仲杰、朴學林等等,這幾位是主要的。還有其他的,故宮的哪位老師我好像都打過招呼,求過他們。那時候我能碰到這麼多的老師,這個老師能教,我感覺特別高興。就是在故宮一個庫一個庫走,裡面的東西看不完,也學不完,隻能說木器這一行榫卯結構能學下來,但是裡面的東西太多了,太珍貴了。
做紫檀挺難的,因為大家給了我便利條件,我做出來了。當館長我沒想過,怎麼去當館長,怎麼去管理呢?我把它們做出來了,擺在一個工廠裡頭。很多的老前輩就說,你別自己享受,你蓋一個博物館,給大家享受,留給后人享受。那時候我就花了錢,差不多2個億。外頭蓋的就是參照故宮的形象,裡頭的擺設也按故宮走的,內外都是宮廷工藝。要管理自己的物品,還得要管理人脈,還要笑臉相迎,送客迎客,這一概都是從頭學,學這個的時候比雕刻還難,我就一件一件一點一點的學。我的朋友多,幫了我,加上老前輩指導。我認為博物館是故宮的一個小學生,經常會去麻煩他們,他們非常熱情仁義的來教。現在我回想起來,這幾位“國寶”老爺子走了,留給我的課堂,一輩子也忘不了,(功課)做不完。
送中國藝術走遍世界
有“非數百年不能成材”之說的紫檀,不但讓中國人為之著迷,也收服了世界的心。自開館起,中國紫檀博物館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及各國政要。陳麗華也多次攜館藏藝術品赴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摩納哥等國家和地區巡展,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紫檀文化,引發了巨大反響。
強國論壇:您怎樣看待紫檀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位置?
陳麗華:(展廳裡)一對紫檀大櫃,那是老祖宗留下來幾百年的,是我最心愛的也是“鎮館之寶”。我認為這個擺在那兒,我還能看見老祖宗留下的陪伴我們的東西也是國家的,是人民的,這一點非常的好。
我認為要把中國的民族文化送出去,送到世界上去,讓他們了解中國。談起紫檀就談起(德國前總理)科爾,到了咱們紫檀博物館來,坐紫檀椅子,他特別胖,塞著進去了。后來他就說想挪一挪,他搬不動,幾個人給他搬這個椅子,說這個木頭怎麼這麼沉?像鋼鐵一樣這麼重。后來(科爾)又來了一次,就到了我們樓上來看,躺那個(紫檀)床。科爾特別高興,感覺從來沒有坐過這麼享受的一個床,他說這個太好了。他對紫檀的崇拜,對中國的崇拜,對藝術的崇拜,對傳承的崇拜,他就說非常了不起。
盼紫檀文化代代傳承
2011年,中國紫檀博物館申報的“紫檀雕刻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麗華帶領團隊從海內外各渠道尋找資料調研,組織上百位專家和工匠,花費六年時間,按1:10的比例手工復刻搭建了十六座老北京城門。用紫檀讓老建筑重生,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陳麗華一直全心全意地完成著歷史留下的“功課”。
強國論壇:對紫檀博物館未來如何發展傳承,您有哪些期望?
陳麗華:紫檀本身就是藥材,聞了它的溫香腦子清醒,活血化瘀,皮膚比較嫩滑。大家家裡如果有紫檀,或者是看到紫檀的時候別傷害它,要保護它,它是“木中之王”。我們把紫檀要做出來,一定要做有流長價值的,不能說拿起就做,橫豎不管,把紫檀糟蹋了。我有了中國紫檀博物館,已經開館二十年了,我現在在珠海橫琴又做了一個博物館,做的比(北京)這個博物館還大,讓我的孫女能把這個博物館傳承下去。
有的人也管我叫“紫檀大王”。我感覺我做了這麼多年,得到了廣大觀眾或者懂行的老前輩的肯定,我認為我真是一點一點做出來,感動了大家,大家對我的表揚實際也是監督。我現在雖然歲數大了,老了,但是對於紫檀來說,我還是願意陪伴它,它就像在靈魂之間陪伴著我,我陪伴著它。我認為我一生中做了這個紫檀,是一個老學生,當中得到了觀眾的鼓勵,得到了故宮的培養。我希望一代一代人都要把這個文化傳承下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