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小編聊端午 這些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又到了粽葉飄香的端午時節,說到端午就離不開食物。特別有代表性也特別有爭議的就是甜粽咸粽之爭。南方人不理解甜粽如何下口,北方人想不通糯米加油的咸粽有啥好吃。這不,人民網強國論壇的小編們就形成了涇渭分明的不同派別。
南北粽口味之爭
“當然站甜粽!永遠是甜粽!赤豆、紅棗、豆沙……”冀北姑娘忘不了兒時的滋味。
“咸粽難道不香嗎?鮮肉、火腿、排骨、蛋黃……”肉食愛好者堅定表態。
“難道隻有甜咸嗎?酸辣味兒的它不香嗎?”
“其實也不是都吃粽子,東北有粽葉煮雞蛋,冀北有炸糕,豫北的端午傳統食物是菜角,豫東吃糖糕油條。”不同意見愈發明顯。
……
“大家平靜一下,話題不要都集中在食物上,還有哪些話題是端午可以可聊一聊的?”
端午傳統知多少
愛好研究的新任小編發言了,“端午節別稱很多,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躲午節。”
“長知識了,還有哪些有特色的習俗?”
系五彩繩
“在端午這天早上,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
插艾草挂葫蘆
“在東北,大家要在太陽出來前,出門把艾草採回家,在房檐下插上艾葉並且在門旁挂上五顏六色的紙葫蘆。由於葫蘆的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為貼近,可以收納不吉之氣,易進不易出,因此用葫蘆去病化煞。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佩戴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賽龍舟
“南方必然少不了賽龍舟。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
龍眼點睛
“龍眼點睛也是很有意思的習俗。在廣東順德一些村鎮,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三,萬眾矚目的‘龍眼點睛習俗’活動都會盛大上演。珠三角各地一百多艘龍舟雲集龍眼村進行‘龍眼點睛’儀式,祈盼一年風調雨順、闔家安康。”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雄黃酒有殺菌驅虫解五毒的功效。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小朋友不能飲酒,可以在他們的耳朵、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
沐蘭湯
“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藥或艾、蒲、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湖南、廣西等地,也有煮草藥水洗浴習俗。”
吃“十二紅”
“華東地區,端午節的午飯要吃 ‘十二紅’。寓意:人人紅運當道,借此辟邪除穢。”
傳統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南北風俗了解了,那麼為什麼同一個節日會存在如此明顯的差異呢?
小編們紛紛搜集資料,十分鐘后,工作群裡再度活躍起來。
“南方將端午視為天地純陽正氣吉日進行驅邪祛病,北方視為惡月惡日進行避惡避毒。從我國氣候上看,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步遞減。南方經常陰雨綿綿,而北方多干旱。這就造成了對端午習俗的不同認知。南方希望多見太陽,不要嘩嘩下雨。而北方希望多下雨,不要再晒到‘冒火’了。所以在習俗上,南北方就產生了差異。”
“從地理因素上看,北方地區多以山地平原為主,活動都在地上進行。比如華北地區,早起給孩子系上五彩繩、再爬到山上摘艾草、回家把艾草挂在門上,再挂葫蘆。用這一些列活動趕走五毒,祈求平安,避邪驅瘟,保佑夏天涼涼的過去,無病無災。而在南方,多河流湖泊或沿海。習俗統統下水進行。在華東、華南地區,先賽龍舟再跳到江裡沐蘭湯,最后再飲一杯雄黃酒。祈盼一年風調雨順、闔家安康。”
看了小編們討論的這些特色習俗,大家是不是感覺進行了一次從南到北的雲旅游呢?你家鄉有哪些好吃好玩的端午食物和活動,歡迎大家來強國論壇聊一聊。順祝大家端午安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