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風:三地科技創新合作,珠海重金獎勵!

在珠海經濟特區即將迎來40歲生日之際,一直以“科技重獎”而著稱的珠海,再次放出大招。
7月1日,珠海市科技創新局發布《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對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給予三個方面的扶持,最高獎勵達200萬元。《管理辦法》將於今年8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截至2023年7月30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融合也將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為廣闊。《管理辦法》的出台,是珠海跳出一城一地的局限,以更廣視野、更大格局、更高標准謀劃推動發展,在新起點上推動珠海經濟特區“二次創業”加快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這將有利於推動珠港澳三地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升級,共同營造創新基礎扎實、創新氛圍濃厚、成果轉化順暢的協同創新環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如是說。
搶抓機遇攜手港澳,不斷提升珠海的科技創新能力
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城市,自此開啟了珠港澳緊密合作的嶄新篇章,為三地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明確將“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作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此次珠海出台的《管理辦法》,將通過獎勵補助、事后補助、配套補助等方式,對珠港澳科技合作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項目,港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配套。
澳科大科研人員在中藥質量研究重點實驗室開展工作。
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是指經國家科技部認定的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珠海市設立分實驗室(分部)。《管理辦法》明確,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用於支持分支機構的建設和科研活動。
對於港澳人士或港澳機構在珠海成立企業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珠海將採用競爭擇優評選方式,對入選的項目最高支持20萬元。
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包括由國家或省科技主管部門立項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及由港澳有關單位參與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配套申報單位,最高將給予200萬元的配套資金支持。
此外,《管理辦法》還明確了項目申報流程、項目管理方式等內容。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將按集中申報、集中評審的方式進行,每年一次,由市科技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並發布年度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申報指南。
“珠海重獎三地科技創新合作,將進一步吸引和集聚港澳創新資源,促進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形成長效機制。未來我們將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情況,進一步加大三地科技創新合作的支持力度,讓更多的科創企業真正得到實惠。”王雷說,此前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現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均在橫琴設立分部,未來會有更多港澳科技元素落地珠海,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王雷介紹,珠海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聚焦粵港澳產業發展,深耕科技創新領域,積累了不少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資源,在科技項目落地、科技要素流動及科技平台建設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珠海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引導港澳人才、資金和技術等優勢資源向珠海轉移轉化。”
深化三地合作,讓更多港澳科技成果落地珠海
今年是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開啟珠澳合作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當前,珠海正在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范,必須要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攜手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已與海珠開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在珠海設立了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四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部落戶橫琴……
澳門大學在橫琴新區設立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得益於珠澳兩地之間的合作,澳科大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成功率顯著提高。目前,澳科大在中醫藥和太空科學等領域已有多個科研項目實現轉化,並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國工程院院士、澳科大校長劉良表示,政策的出台實施是重大利好,該校將進一步夯實科研基礎,加強成果轉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化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
“未來公司將繼續在人工智能方向尋求廣泛合作,並全力推動橫琴與澳門大學申報粵澳聯合實驗室。” 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依托大數據雲平台和人工智能超級算力,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實施布局了一系列的項目應用:推出全國首個跨境服務創新平台“琴澳通”APP,服務在橫琴工作的澳門人﹔開發和運維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綜合管理系統,服務於澳門機動車出入橫琴政策的落地﹔聯合澳門大學及內地科研機構自主研發的電子圍網項目,成為支撐國家分線管理重大政策創新的核心技術平台……
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首批入駐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的中醫藥企業之一,一直以來注重大灣區發展建設,集團總部先后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這兩所高校多次共同申報省級科研項目,並成功立項。
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液相室。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盈科瑞將把政策吃透、用足,繼續致力於新藥研發,堅持以創新謀求發展,以服務實現價值,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為企業提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藥及技術服務,同時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推動中藥創新,為人類健康事業服務。
普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金融和汽車領域的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研究和創新。2019年,普強時代正式落地橫琴。來自澳門的公司創始人何國濤表示,目前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及橫琴管委會在人才引進、獎勵措施方面已經給予了較大力度的優惠政策。“這次《管理辦法》的出台,又進一步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讓我們扎根珠海的信心更足了。”
“我們相信,未來通過與港澳科研機構的科技創新合作,可以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並最終讓更多人從醫學科技創新中受益。” 珠海聖美生物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近年來與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港澳地區高校開展科研合作,致力於攻克醫學難題,目前進展良好。
珠海紫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珠海本地企業,每年有上億美元的產品經過港珠澳大橋出口到世界各地。公司負責人鄧雪健表示,作為國內電子信息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紫翔電子對於未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十分期待,企業也會借力新的政策,為大灣區科技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曾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建星集團,近年來積極參與和澳門建造商會的交流合作,通過整合資源優勢服務澳門企業,促進其與內地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深入合作。建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這樣給力的政策,未來將進一步與港澳同行開展科技創新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造業的創新發展添磚加瓦。(來源:珠海傳媒集團 作者:靳碧海 陳雁南 甘豐愷 蔣毅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