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大灣風:軌道上的大灣區,江門站開通啦!

2020年11月16日13:42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若要富,先修路。”這句話,是中國這麼多年經濟發展的經驗總結。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幾年架橋、修路一直忙個不停。

  今天,又傳來好消息: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開通啦!從11月15日起,開始售票試運行。運行初期,江門站將安排列車109趟。

江門站觀景台。周華東 攝.png

  江門站觀景台。周華東 攝

  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江門市委市政府和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介紹了江門站售票試運行相關情況。

  據發布會介紹,江門站總投資約40億元,總建筑面積25.45萬平方米,其中站房5.45萬平方米,配套工程20萬平方米,規模8台20線,設計最高日旅客發送量7.15萬人次。江門站匯聚了既有的江湛鐵路、廣珠城際、廣珠鐵路,以及在建的深江鐵路、擬開工的珠肇鐵路和規劃中的深南高鐵、廣佛江珠城際等。

  發布會透露,江門站配套工程於2017年10月先行動工,2018年7月站房開工建設。經過3年的努力,江門站於11月15日開始運行。運行初期將安排列車109趟,屆時市民可在江門站乘車前往廣州南、深圳北、佛山西、汕頭、長沙南等地,外地的旅客來江門也更加方便。下一步將爭取開通往西南、中部、東部等國內方向的始發列車,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

  目前,江門投入運營的鐵路客運車站,有廣珠城際江門東站、新會站,江湛鐵路雙水鎮站、台山站、開平南站、恩平站,加上試運行的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共有7個車站。

江門站高架落客平台.png

  江門站高架落客平台

  隨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向縱深推進,軌道交通作為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江門站開通試運行,是江門市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機遇的重要舉措,也是是江門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新開通試運行的江門站,都有哪些新亮點?記者為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咱們一睹為快!

  關鍵詞:智能化

  旅客可憑証刷臉快速通行

  江門站旅客服務處處彰顯人性化、智能化特點。江門站通過合理設置售票處、智慧衛生間,配備母嬰室等方式,完善便民服務。同時,結合江門僑鄉“身份”,覆蓋進站、檢票、換乘、出站通道識別港澳通行証及護照功能,實現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無障礙”通行。

江門站進站大廳檢票通道。楊勝 攝.png

  江門站進站大廳檢票通道。楊勝 攝

  江門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江門站設置了1個人工售票處,5個自動售票區域,共計24台自動售票機,客票業務全面自助化。進站口設置16台人臉識別實名制自主驗証閘機,旅客可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証、港澳通行証及護照,通過刷臉快速通行。

  江門站還設置了智能衛生間。候車廳共設衛生間6個,男女廁位設置比例為1:2,衛生間門口實時顯示空余位置。 候車廳內設有約4000個PU材料制作的座椅﹔母嬰室內設有母親哺乳座、洗手盆等設施,配備有濕巾、紙尿褲等母嬰常用品,供應生活熱水。

江門站售票大廳.png

  江門站售票大廳

  關鍵詞:設計新

  四大特點體現工匠精神

  說到江門站的特別,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站城融合、立體交通、設計新穎、特色鮮明。

  “站城融合”就是江門站坐落在江門的主城區,江門站和樞紐新城、軌道交通產業園等融合發展﹔“立體交通”就是融高鐵、城際、城市軌道交通、快速路以及客運、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一體化,實現無縫換乘﹔“設計新穎”就是融“創新、集約、智慧、綠色”於一體﹔“特色鮮明”就是按照“生命之樹、鳥的天堂”設計理念,處處彰顯著嶺南文化和僑鄉特色。

  而江門站的建設是不斷克服施工難點、發揚工匠精神的過程。發布會上,江門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7月站房正式動工以來,江門站廣大參建員工齊心協力迎難而上,主要攻克了樁基礎施工、主體結構施工、鋼網架提升施工、“生命之樹”鋼結構編織筒施工等四個方面的技術難題。

江門站候車室一角。楊勝 攝.png

  江門站候車室一角。楊勝 攝

  比如,“生命之樹”鋼結構編織筒造型獨特、節點復雜、跨度大,重達1500噸,還存在環形雙曲面、不規則焊接等難點,施工人員採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模擬施工、預拼裝及計算分析,充分協調設計、優化方案及施工一體性,利用鋼結構整體提升吊裝施工方法,優化調整對重點部位及各專業的穿插碰撞,組織了150余名工人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歷時14小時完成了高度17米、跨度60米的提升,歷時50天完成拼裝。

  又如候車廳鋼網架提升難題,站房高架候車室整體劃分為4個提升單元,提升高度約16米,每個單元重達600噸到800噸不等,均採用樓面拼裝。為解決復雜的鋼網架拼裝難題,施工方成立科研小組,利用計算機控制液壓技術,動用幾十台液壓油缸同時作業,支點高度誤差控制在3毫米內,順利完成了重達數千噸的主體鋼結構施工提升。

江門站高架候車室。楊勝 攝.png

  江門站高架候車室。楊勝 攝

  關鍵詞:全覆蓋

  道路通達“無縫連接”

  為充分發揮江門站交通樞紐功能,在推進江門站規劃建設的同時,江門更加注重優化完善各類交通方式的“無縫連接”。

  在對外道路通達方面,江門站通過南北向主動脈江門大道快速接入東部三區一市道路網絡,實現客流集散的全面覆蓋。目前,江門大道北、江門大道中已建成通車,南東線左幅全線試通車,南西線正在加快建設。

  同時,江門站周邊的一些重大交通在建工程如銀洲湖高速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連接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和對接獅子洋通道的廣中江高速全線將在近年陸續建成通車。通過江門大道的串聯,江門站將高效對接起區域內8條高速公路,其四通八達的交通輻射能力也會越來越明顯。

江門站鳥瞰圖。郭永樂 攝.png

  江門站鳥瞰圖。郭永樂 攝

  江門站開通后,江門市將著力打造以江門站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江門站樞紐功能。根據《江門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鐵路客運車站為“1主5輔多節點”發展格局。江門站為主樞紐,與國家高鐵網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互聯互通﹔江門東站、濱江站、鶴山東站、開平南站、恩平站為輔助車站,構建鐵路客運系統主骨干﹔其他車站為節點車站,承擔區域內的客運服務。

  “十四五”期間,隨著南沙港鐵路客運化改造、珠肇高鐵、廣佛江珠城際等項目建設,江門還將增加南沙港鐵路江門北站、濱江新區站,珠肇高鐵鶴山西站,廣佛江珠城際鶴山東站、濱江站、三江站等6個車站。屆時,鐵路客運車站總數將達13個,實現三區四市全覆蓋。

  (來源:全國黨媒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室 唐達 陳敏銳 畢鬆杰)

(責編:周晶、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