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1891—1940),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张自忠青年时代参加同盟会,投身国民革命。1916年投奔冯玉祥,因才华出众遂逐级得以提升。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亲率所部迎战,与敌激战十余昼夜,部队伤亡惨重,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5月16日下午,张自忠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所部剩余将士全战死沙场。5月28日,张自忠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亲赴朝天门码头迎灵,并护送灵柩穿越全城。同年11月16日,张自忠将军遗骸移葬于重庆北碚梅花山。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区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早年加入同盟会,投身国民革命,此后立志“教育救国”。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公司,拟以办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以促进社会进步。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次年10月武汉失守,他指挥民生公司,冒着敌机的轰炸,以损失16艘轮船和牺牲116人的代价,成功实施了党政机构与人员的撤退,重要工矿企业的内迁,以及重要战略和珍贵文物的抢运转移,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超奎(1907—1941),重庆市武隆县人。1928年投入驻防涪陵之国民革命军杨森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陆军第20军出川参加淞沪战役。1941年12月参与第三次长沙会战,与500官兵顽强阻击日军三昼夜,最后与敌在肉搏中壮烈牺牲。会战结束后,133师将王超奎营长的遗体葬于湖南湘阳的三江口向公岭,立碑树传,以慰忠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美龄在重庆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讲道:“中国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守长沙的王超奎就是例子”。其因此被誉为“断头将军”。
王润波(1905—1933),字启大,重庆市开县人。1925年12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3期步兵科,1926年毕业后留校担任4、5、6期教官。1932年冬任国民中央军第17军25师第75旅第149团上校团长,驻徐州担任城防。1933年3月,率部随大部队北上河北,其行前在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中称:“日军占领了东三省,现在进犯长城,为挽救民族危亡,儿率部北上,誓与日军作殊死战斗,望勿以儿为念”。3月11日,所部于河北省古北口遭日军伏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此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少将。
吴焜(1910-1939),重庆市万州区人。早年加入川军杨森部当兵。1933年投奔中共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其与叶飞等率部进入苏皖根据地,并进驻茅山地区与新四军一支队会合,在句容、漂水一带开展游击战,被誉为“猛将”、“老虎”。1939年5月,吴焜所部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之名挺进东路地区,其以吴克刚化名出任副总指挥兼二路司令员,协助叶飞执行党中央“向东作战”战略方针。1939年9月,吴焜在率部行军途中遭遇敌军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9岁。
谢唯进(1904~1978),名芝祥,号用常,重庆市璧山区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留学英国、德国,掌握英、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1925年加入共青团旅欧支部,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受中共派遣加入由共产国际主持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国际纵队,参加马德里、中线、东线大反攻及突破布诺河防线等战役。此后到重庆,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以开诊所为掩护继续从事国际统战和情报调查工作,为党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誉为“杰出的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
阎宝航(1895-1968),字玉衡,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1929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 1937年4月,在上海创办“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并接受中共北方局领导,同年由周恩来、刘澜波介绍入党。1939年,随“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经武汉迁往重庆,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从事上层统战和对敌情报工作,曾参与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创建,且先后获取1941年德国袭击苏联以及1945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详细部署等重大情报。1995年,俄罗斯联邦政府追授他“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杨怀(1897—1938),字绍卿,重庆市綦江区人。 1925年入川军熊克武部,任大队长、团长。1937年抗日战爆发后,率部出川防守安徽铁路线。上海失守后,所部编为陆军60师359团,任上校团长。1938年初,随60师调江苏溧阳漳树敌占区打游击,牵制并屡创日军。同年4月5日晚,为策应台儿庄正面战场,率部在江苏戴埠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此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分别题写“毅魄长存”,“志酬裹革”挽词以示哀悼,并追授其为少将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