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山(1911——1945),男,汉族人,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诚,辽宁省黑山县人。“九一八”事变前,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东北沦陷后,转入东北政法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抗日秘密活动。1937年正式参军,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到冀东后,任冀东军分区副参谋长。1940年春,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团参谋长。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45年7月4日在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中牺牲,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参谋长。
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泰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暴行,他踊跃地参加了中共东满特委组织的反日、反亲日走狗、实行减租的秋收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初,王德泰率军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11月7日早7时,部队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王德泰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白乙化(1911—1941),字野鹤,满族,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经校方同意,保留学籍回家乡抗日。1932年5月在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由于他好穿白衣,指挥作战灵活机动,人称“小白龙”。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被誉为运动中的“虎将”。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白乙化的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杨靖远(1902年——1938年)满族, 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1938年4月5日,受党组织派遣,到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挥部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壮烈牺牲。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刘桂五(1902.7.4—1938.4.22),抗日民族英雄。字馨山,辽宁朝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6师师长。他曾受张学良召见,委任参与“西安事变”捉蒋行动。1938年,刘桂五跟随马占山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红油杆子村与日军奋勇血战。4月22日,刘桂五不幸阵亡,并被日军切下首级。刘桂五阵亡后,陕西各界在西安举行了追悼大会。196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刘桂五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刘桂五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邓铁梅(1893—1934),出生于辽宁本溪。1931年10月下旬,邓铁梅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活动。1932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934年5月30日晚,邓铁梅被沈廷辅带领的伪便衣暗杀队捕获。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1935年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孙铭武(1889—1932),辽宁抚顺人,1916年参加讨袁革命军。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十六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邓玉琢(1903—1937),字温璞,1903年生于安东县前阳乡石门村(现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石门村)。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7师参谋长。1936年12月,他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总部参谋处长。西安事变时,他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筹划一系列军政措施,为推动全国抗战做出了贡献。1937年11月,淞沪战役爆发,邓部临危受命,掩护主战场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党诬为“投敌叛变",蒙冤四十余截。
卢广伟(1903—1944),国民党陆军少将。辽宁凤城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职。1928年任陆军第一零五师骑兵团团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上海淞沪会战,后升任骑兵第八师第三一五旅少将旅长。1941年升任骑兵第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4年日军大举进犯中原时,时任骑兵第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的卢广伟奉命在颍上狙击日军,在激战时中弹牺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溥,汉族,辽宁兴城人,1908年出生,出身于地主家庭。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1924年进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留校任少校教官。1931年在马占山部队任少校副官,参加了江桥抗战等对日作战。1936年任河北滦县伪军中校督导长。1938年8月率部起义,部队被晋察冀军区正式命名为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后任司令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阎海文(1916年-1937年8月17日),辽宁北镇人,空军第5航空大队飞行员。 “九一八”事变加入空军,航校六期毕业。1937年8月17日,所属第五大队轰炸上海北四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时,被日本军队之高射炮击中,机身着火。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并劝降,阎海文不为所动、用飞行员佩戴手枪击毙五名日军,之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王锡山(1902-1938)男, 字岳刚,1902年出生,辽宁凤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副师长。1932年,参加冯占海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救国军,曾率部奔袭吉林榆树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本人在激战中负伤。1938年初,升任第91师副师长。10月5日,王锡山率部在江西柘林以北甘木关阻击日军第27师团增援106师团的战斗中,被日军重兵围攻,中弹牺牲。
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112师副师长。1928年2月毕业后入奉军,在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职务。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军。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移驻江苏淮阴,后又驻防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李兰池升任112师336旅少将副旅长。淞沪会战失利后,李兰池部集结于江苏靖江一带,参加江阴保卫战,与日军血战。日军为侵占南京,发动猛烈进攻,李兰池将军所部急调保卫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于南京保卫战中牺牲,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