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里:厨房的共享时代即将到来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张娅喃)“回家吃饭”是一个基于地理定位的共享身边美食的O2O平台。“回家吃饭”为忙碌的上班族、不愿下厨的年轻人提供安心可口的家常菜,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今日,“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聊聊回家吃饭那些事儿。微访谈回放>>>
“回家吃饭”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五个城市开拓项目。家厨分别有退休的大爷大妈,年轻的热爱烹饪的全职主妇,年轻白领,“退役”五星级酒店的厨师等。年纪大的人做出来的家乡菜味道正宗,年轻人擅长创意菜。“回家吃饭”家厨们可谓是“藏龙卧虎”,进入“回家吃饭”APP,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味。定期举办“星家厨”活动,以此来邀请厨艺好的名人做客,提高人气,扩大宣传。
如何成为一名“回家吃饭”的家庭厨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唐万里介绍:“我们对家厨的审核非常严格,需要有一定的厨艺基础,实名身份认证,提供健康证,对厨房要实地考察拍照,菜品食材等一系列才能通过。”除了厨房和客厅的几个硬性要求外,卫生是最基本的。试菜拍照后,“回家吃饭”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回访,制定了具体的优胜劣汰机制,促使家厨们不断改良,做得更好。
访谈中,有网友问到,“回家吃饭”与当今火热的餐厅外卖相比,具备怎么样的优势?唐万里说到:“‘回家吃饭‘提供了不同于外卖的一种选择,不仅在口味上有很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家的情怀,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故乡的怀念。”团队的工作人员会给予家厨们一个基于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过后的价格建议,让食客吃得放心、安心。
“回家吃饭”在创办之初遇到过不少困难,唐万里在访谈中讲述了“回家吃饭”团队是如何走出困境,2014年10月,“回家吃饭”团队迎来了第一单。团队一起庆祝,和客户合影。此后,这支20人的团队在北京市海淀区驻扎3个月,却只找到了三家厨房参与上线。经过苦心钻研和实践,团队转战白领密集的写字楼,需求量迅速上升。
唐万里表示,未来“回家吃饭”将继续稳步向其他城市拓展,进一步提升产品体验,扩大社会群体的活跃度。“拓展并不是第一诉求,我们始终保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基础上满足更多人的就餐体验;共享经济在餐饮领域的成功拓展,不仅能使食客、厨户和平台多方互利获益,还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