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儿科看病难的背后:医生压力大、收入低、培养周期长

代睿
2016年02月05日14:57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代睿)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全国多地医院传出“儿科停诊限诊”,许多孩子面临“无医可看”的窘境。去年12月14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对外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随后,南京一家医院曝出,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停诊数月。为此,国家卫计委1月30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医院儿科不得停诊拒诊。

“儿科停诊限诊”的背后,是儿科医学人才的短缺,《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水平相比相去甚远。

儿科医生短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缓解这种现象?近日,人民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北京朝阳医院,采访了相关的医务人员。

图: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病房内,一位小患者正望着窗外 (摄影:代睿)

2月4日下午,记者在朝阳医院住院部儿科病房内见到了该院儿科主任秦选光。秦大夫是一位有着30年从业经历的儿科医生,他上午刚刚接诊了18名小患者。据他介绍,朝阳医院儿科门诊医生一个上午可以接诊40位患者,每个小时需要接诊8到10人,平均每5、6分钟就得看完一个人。由于儿科面对的儿童患者很难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门诊医生往往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就比较费时间”,秦大夫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直到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才能下班,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六点多下班是经常的事”。

朝阳医院实行白班、夜班两班倒工作制,儿科医生常常门诊、病房两边跑,去产科对新生儿进行会诊也是司空见惯。“有时候一个夜班到产房去会诊三五次都是常态”,这让本就人手紧张的儿科更显得捉襟见肘。

最近几年,儿科先后有五位医师调到别的科室或辞职,除了工作强度比较高的原因外,儿科收入相对于其他科室收入较低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秦选光介绍,来朝阳医院看病的成人次均花费400元,儿童是260元。儿童看病花费低于成人花费的现象背后是备受诟病的“以药养医”制度,儿童用药的用量依照体重计算,大幅低于成人用量,花费则相对较少。而本应占儿科医生收入主要部分的医疗服务价值被低估,秦大夫以护理费举例,“一个患者的护理费一天才几块钱,而儿科护理成本是很高的。因为相对成人来讲,护理儿童需要做的工作更加繁重,一个护士可以同时护理几个成人,但护理儿童就未必够。”

压力大,收入偏低,这让许多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儿科的时候望而却步。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我国儿科医生缺口约为20万人。儿科医生的培养周期又相对较长,这使得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以朝阳医院为例,一个刚毕业的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在基地培训两到三年,再经过两到三年住院医师的培养,通过考核后方可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如果再算上本科的五年学习时间,培养一名儿科医生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于秦选光来说,自从1985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他已经在儿科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年。对于当年选择儿科,他表示自己从未后悔过,从最初向往医生这个神秘而伟大的职业,直到今天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

面对儿科看病难、人才短缺的问题,身为一线医师的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需要发挥二级以上医院的作用,吸纳患者就近就诊,缓解大城市专科医院的压力;其次要加大对儿科的补助力度,“根据病人、病床的数量给予儿科适当比例的补助,收治的病人越多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助,这样才能留住儿科的医学人才。”

(责编:代睿、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