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访谈

我是状元之春运系列

信号工郗斌: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

2016年02月25日16:24 | 来源:人民微博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张娅喃 实习生罗清平)在秦岭石砭峪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西安电务段西安南维修车间青岔信号工区驻扎在这里。青岔车站地处西康线秦岭北麓,一大半位于桥上,被称为“空中车站”。近日,西安电务段西安南维修车间青岔工区副工长郗斌做客“我是状元之春运专场”微访谈,分享他的故事。微访谈回放>>>

秦岭青岔,信号工少为人知的守护

提到铁路,大家想到的多半是火车司机、“动姐”、车站工作人员等等。其实在铁路运行的背后还有一批少为人知的信号工。他们负责着铁路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电码化、计算机联锁等信号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故障应急处理等工作,是维护铁路安全运行不可或缺力量。青岔车站位于偏远的秦岭北麓,条件尤为艰苦。郗斌告诉我们青岔信号工区有9人,分2组,24小时确保工作区不离人。他们负责着全站14组道岔、80个轨道电路区段、59架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每天对所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测试分析,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类隐患。如果遇到扫雪除冰、防洪抢险、应急处理等特殊工作,工区全员都需要停止休假赶赴工作岗位。

信号工是铁路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郗斌说:“电务信号设备结构复杂精密,维护标准要求都比较高,稍有误差就会对行车造成影响,工作压力大。” 春运期间,由于线路负荷较平时大一些,他们对设备的日常巡视也由以前的一天1次增加为1天2次。如果下雪就要全员行动扫雪除冰,确保了设备的安全。

责任先行,信号就是命令

青岔车站负责的路段,环境比较艰苦,当问及最初去的时候是否有预期准备,郗斌坦言:“去前听说过青岔工区条件艰苦,但到那后却发现比想象的更为艰苦。青岔车站四面环山,坡高路险,交通不便,每天仅有一趟通勤车能到,我每周只能周末回家休息,平时都要住在单位。”工区管辖38公里线路上的信号设备,90%都在秦岭隧道内,隧道内照明不足,作业条件差。

在青岔信号工区,郗斌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2016年1月21日凌晨2点突降的大雪。凌晨4点半已达到60公分,是他遇到最大的一场雪。整整一夜,他和工区所有同事们一起,踏过齐膝深的大雪,及时清理道岔和信号机上的积雪,防止积雪卡住道岔和掩埋信号机显示。郗斌回忆说:“那天晚上确实很冷、很辛苦,但想到因为我们的努力确保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我们也觉得很光荣、很自豪”

有人说,信号工很辛苦,也有人说信号就是命令。郗斌觉得“命令”这个比喻还挺形象的,行车信号必须被毫无差错的传送、显示和执行,稍有误差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无法挽回影响。所以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在岗一分钟,就一定要干好60秒。

如此艰苦的环境,很难想象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愿意待在这里。当问及为何能一直坚持下来时,郗斌答到:“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铁路信号工的工作责任感。俗话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一定会坚持干下去。”

心系父母,精益求精中享受一份宁静

除了每日例行工作外,郗斌也会尝试一些创新。他说:“我们工区与邻站的西安南信号工区分别位于9公里长的秦岭隧道两端,为了方便作业,我们便结成了互帮互助对子,在去秦岭隧道检查设备时,可以两个工区约定好时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既解决了隧道作业人手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劳动效率。”此外,在隧道内一些比较远的地点发生故障时,可通过采取添乘机车的方式到达故障地点,较过去步行更为节省时间。

郗斌的梦想就是能尽快成为一名电务工程师,独立组织一次电务大型施工。在这个行业里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谈到一辈子就做一项工作时,他很坚定地说:“一个人要一辈子坚持做好一项工作并不容易,需要很专注,很专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做下去,这样的人一定很了不起,而且能在工作中干得很出色。电务新技术发展很快,还有很多东西我还没学好学透,我一定会坚持干下去。”

在生活中,郗斌平时会加班加上春节业务忙,所以陪父母的时间较少。对此他很愧疚,想多陪陪父母,同时对于父母的支持又很感激,更促使他努力工作。作为一名“90后”,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也喜欢新鲜,喜欢热闹,小站工作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刚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只是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发现了这里山山水水的可爱之处,喜欢她的宁静。曾经那个“比想象更艰苦”的地方,如今成了他不悔的归宿。他说在这里也慢慢养成了踏实、严谨的工作习惯,性格也变得成熟起来。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也收获了很多。

(责编:张娅喃、李小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