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国防大学教授刘波:创新历史教育方法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2016年10月20日08:37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国防大学教授刘波:创新历史教育方法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代睿 摄)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彭心韫) 近日,国防大学军队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波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如何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题与网友们展开讨论。作为对于长征历史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刘波表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必须建立在对长征历史史实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讲述长征故事要注重史实和艺术性相结合, 资政与育人相结合需要,用鲜活的方式把长征历史叙述好,展示好。同时,刘波还用史实对“长征是一次大规模逃跑”等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和驳斥。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创新历史宣传教育手法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访谈中,刘波表示,过去宣传历史的手法存在刻板、教条、过于标准化的情况,更多是广角,过于概括看不到细节,年轻人在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疲惫。他建议,文艺作品创作要将史实和艺术性相结合,将资政和育人相结合,将用广角和特写相结合,这样才能讲好长征故事,更好的传承长征精神。

他举例说,可以运用时下流行的呈现方式,像动漫、游戏、歌曲,用新媒体、电影电视等多种手法呈现,让年轻人喜闻乐见。“历史本来就有很多吸引人之处,走到历史的深处,会闪闪发光地吸引人。”

驳斥:“长征是逃跑”的说法站不住脚

刘波说,走进长征历史的真相中,很多长征讨论中所出现的错误观点就自然站不住脚了。有网友提问,有人将长征定义为“战略转移”,但也有人将它定义为一次“大规模的逃跑”,面对这两种观点您怎样认为?

刘波说,长征从刚一开始就是一次战略转移,其目的是寻找一个解决第五次反围剿被困的解困方法。

他说:“从最初的计划去湘西,到长征途中发生了7次落脚点的变化,先是遵义会议前后,比如去川西或是到川黔边,后来是两河口会议到川陕甘根据地,再到榜罗镇的时候,最后定下来去陕北。这几次变化里面没有一次是逃跑,都是为了找新的立足点,然后开辟根据地更好地作战,而且它最后思路越来越清晰,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抗日战争、红军最后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线索是非常清晰的。如果认真地看历史的话,这种所谓的红军逃跑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用鲜血和智慧谱写的

访谈现场有网友说,有人认为,当时蒋介石并没有全心全意围剿红军,有“放水”的现象,您怎么看?

刘波表示,这种观点一方面是为蒋介石“追剿”失败辩解,另一方面的潜台词则是认为红军长征之所以能成功,是由于蒋介石故意“放水”。这就贬低了红军的英勇善战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事实上,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

他说:“当时,蒋介石有两个问题妨碍了他对红军的全面围剿。一个是刚刚出发的时候,他也在分析红军往哪里去,他的高参分析红军路线可能是沿着石达开太平军走的路线,蒋介石讲,既然如此,我们有一个新的战略,他希望借追缴红军的机会,收复他的西南地区,完成他所谓的统一。他想一石二鸟,特别是对于贵州军阀的处理,比如王家烈,用意非常明显。各派军阀看出来老蒋的一石二鸟的想法,所以不愿意替他火中取利。蒋介石也局部地实现了他的战略,对西南地区加强了控制。所以,他想追着红军放一段,追着前面走,然后再完成他的统一。这个考虑阻碍了他一口气把红军吃掉的想法。”

“另外一方面,蒋介石希望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他也去找共产国际谈,共产国际确实跟他讲,你要跟共产国际合作,可以,但首先要和共产党谈到一致。这是长征后期的事,不是长征前期的,蒋介石在长征结束以前考虑怎么和共产党合作,他的基本思路是融共、限共,不是放掉红军,实在没有办法,留一点红军,好让他跟共产国际要援助。”

刘波强调:“总的来说,红军的长征是靠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战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出来的。冲出来的血路,地球上的红飘带不是谁赐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用鲜血和智慧谱写的。”

(责编:彭心韫、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