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快报

千里之外,努尔找到了他的归属

2017年02月20日15:55 | 来源:人民微博
小字号

努尔艾合买提·买买提在办公室里办公。(李芳芳摄)

2016年2月25日,叶城县乌吉热克乡村民在返青的麦地里追肥。2月底,新疆北部冰雪尚未消融,而南疆塔里木盆地已是春风和煦。在叶尔羌河流域的喀什地区泽普县,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区正在抢种马铃薯,在更靠南的叶城县境内,冬小麦也已陆续返青,春耕工作正有序展开。(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对努尔艾合买提?买买提来说,曾经的梦想就是去北疆打工挣两三万元钱回来盖房子,买一辆摩托车,再买几头牛。而今,来自新疆西南边陲叶城县的努尔离家已经整整四年了。而立之年的他,完成了人生的一记漂亮转身,成功背书了你我能想到的诸多品格。

“我现在挣得还不算多,但我非常满意。我学了很多想法,以后中国怎么发展,新疆怎么发展,我们维吾尔族干什么,”努尔说。他像哥伦比亚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干净的眼神里满是好奇和热情。

叶城县地处西藏和新疆交汇处,与西藏阿里地区交汇;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宁夏。而对于生活在叶城县农村的很多人来说,过去连县城都很少去,更何况远在260公里之外的喀什,1500公里之外的首府乌鲁木齐。而从乌市到北京驾车距离在3000公里以上。

努尔回忆,过去在叶城很少能见到汉族人,常能听到有人说汉族人占用他们的资源,慢慢地自己也这么觉得。但出来之后发现,“汉族人并没有让我们不高兴,春节还叫我们一起吃饭。”

初来乍到 小试牛刀

努尔一家人在叶城世代以务农为生。他本以为自己将重复父亲的生活直至终老。

十八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在乌鲁木齐生活了半年时间。再回到叶城,他的想法有了些许转变。全家人一年一万元的收入,除去吃穿用度,如果生病住院,连第二年买种子的钱都凑不齐。“父亲劳作一辈子,银行里也没有多少存款,”努尔说。

2013年初,他得到一个工作机会,到位于新疆腹地的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新疆晶鑫硅业公司工作。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着就出去干两年,挣点钱再回家继续种地。但来了之后,他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叶城位于叶尔羌河畔上游,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全县50多万人口涵盖了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占了93%。而作为丝绸之路北道重镇的玛纳斯县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全县28万人口包含了汉、回、维吾尔等3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82%以上。

“在老家种地,每天忙12个小时也才挣50多元钱,现在(新来的工人)每月4000多元钱,吃住在公司,生活很轻松的,”努尔说。

努尔刚开始做加料工人,勤奋好学的他很快进入公司管理层的视线。晶鑫硅业行政部部长李瑞峰说,有一次工厂意外失火,努尔想都没想抄起灭火器就冲向现场,身在现场的他当时就看中了努尔。正赶上当时公司员工中近一半都是维吾尔族,努尔可以担任维语翻译。而努尔后来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做翻译,更是工人们——尤其是维吾尔族工人——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一座桥梁。

2013年经济形势十分不错,各大公司都在招人,晶鑫硅业也遇到了用人缺口问题。那时,努尔刚来人事部不久,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回老家叶城招人。

他回到家乡招兵买马,但村民们并不相信,每月挣到四五千元这样的好事能摊到自己头上,担心到时候活干了,钱拿不到,很多人望而却步。努尔手里拿着公司的工资表,为乡亲们立下军令状:如果能保证认真工作还从公司那里挣不到钱,他全权负责。

最后,他带了21个人回到公司。这些人很快成了当地农民外出务工的代表,家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刚开始是公司花钱出去招人,现在会有人主动上门应聘,” 努尔说。2014年初,公司仅维吾尔族工人就有两三百人,是13年初的五倍还要多。

现在,有很多努尔招来的工人赚到钱就回南疆老家了,而他正打算着把六岁的儿子接到北疆接受教育。过去的努尔觉得上大学没有用,浪费钱,学习回来一样没有工作。但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新疆有很多机会。哪里工作难干,哪里就有机会。”

“我希望你好”

努尔刚到玛纳斯时,只能听懂一点点汉语。李瑞峰担心语言问题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他送给努尔一本《新华字典》,还常常教他学习报刊和电脑。

努尔没事就看书,成天拿个小本儿,不停地问同事。刚开始拿维语记笔记,后来李瑞峰建议他用汉语记,这样还能及时纠正错别字。“私下接触多了,觉得小伙子人真不错。”

“他(李瑞峰)是汉族,我是维吾尔族。他很信任我,常和我交流,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慢慢地,我理解了民族团结,各个民族互相信任,才能团结起来,”努尔对《北京周报》记者说。

目前,新疆晶鑫硅业有限公司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满族、蒙古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八个少数民族工人。各族工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却很少交流,喝酒打架事件也时有发生,员工流失率很高。

“当时厂里每天都能发生几起打架事件,公安局的人都头疼,”努尔回忆说。

公司下决心整顿生活区,虽然常开大会强调纪律,但成效有限。“努尔常常找工人开小会,工人从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制度建设,感到很新鲜也很高兴,”李瑞峰说。

2014年,新疆自治区“访惠聚”工作拉开序幕,这场涉及20万名干部深入基层的活动覆盖了全疆8000多个村。据天山网报道,这次“访惠聚”工作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人员之多、与群众联系之密切、面对问题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在新疆历史上为首次。玛纳斯县也选派干部到晶鑫硅业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努尔被调入后勤部门负责宿舍管理。公司中高层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将各民族工人宿舍岔开安排,彻底改善宿舍管理问题。

李瑞峰认为,穿插安排工人住宿,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学习语言、了解南北疆的差异对民族融合非常有利。

但要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宿舍过去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住宿人员基本处于自由散漫状态。努尔拿到实施方案时感到很头疼。宿舍一千多人,十天之内要完成任务。虽然感到压力很大,但公司的坚定决心让努尔心中有底气:“不管是谁,只要住进宿舍,就要听我安排。”

努尔尽可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工人,这样大家心里才能平衡。他和四名宿管人员连轴转了六天一夜,按照民族、级别、婚姻状态等标准完成了调整工作,结束了过去住宿无专人管理的混乱状态。

现在大家上下班交流变多了,在尊重各自信仰的基础上,也在学着互相理解。“以前工作没做到位,各个民族自行扎堆,大家互不交流,”努尔告诉本刊记者,“在叶城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说要民族团结。但是那边都是维吾尔族,我们也还是不懂。”

“以前缺失了工人服务工作,有些人生病了也硬扛着,”李瑞峰说。而努尔常常找工人们聊天,有时间还一起弹弹冬不拉,时间长了,大家有事都找他。工人有任何需求,他第一时间向上反映;公司有任何安排,工人们也能够通过努尔及时知晓并执行。

努尔用心满足每一位工人的生活需求,尽可能为他们争取好的住宿条件。“我们的工作说实话还没到位,”努尔说。他希望能建一个公共浴室。一天下来,工人的衣服鞋子放在楼道,宿舍异味很重,尤其是夏天。有了公共浴室,工人下班可以洗完澡把工装留在浴室再回宿舍。

在新疆,各个公司都有不少少数民族员工,像努尔这样能够真正理解民族团结,具备不同民族员工管理经验的人才很有市场。其实,从2013年开始就有其他公司想要高薪挖努尔,但他觉得“公司像家一样。”他很感恩公司对他的培养。“现在公司需要我,我到其他地方去,这不是‘儿子娃娃’的事情。”

2017年,他计划请汉语老师为公司的维族员工提供汉语培训。不仅为了沟通方便,更考虑到如果公司今后启用更多的机械操作,少数民族工人的技术也能够及时更新。

“我们现在八小时上班时间,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学习不是难事,”努尔算着每天24个小时怎么分配,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人没有压力不发展。自己要努力,机会自然就多了。”

他原本打算买房子定居下来,但听说玛纳斯县为了鼓励大家在南城中华碧玉园区经商,前五年租金全免。跟妻子商量后,他们决定先创业再买房。2015年努尔开了自家的饭馆,上下两层楼,经营维族面食,主要由妻子打理。

得知努尔要创业,李瑞峰全力支持,并建议公司也给予最大的支持。他为有这样一位民族兄弟感到骄傲。理由很简单,“我希望他好,”李瑞峰说。 

(责编:乔外、李小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